煙草在線據玉溪網報道 勞模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拼搏。他們是推進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領跑者。
? 作為國內煙草行業的“排頭兵”和云南省龍頭企業,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屬企業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多年的跨越發展中不斷刷新著自己的紀錄。在紅塔人的身上,處處流露著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他們以忘我的勞動熱情、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書寫著“勞動者”三個字的深層含義。
呂小波——踏踏實實做事情
4月29日,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職工呂小波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成為全國1218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光榮的一員。
呂小波于1991年進廠,23年來,見證著車間設備的更新換代,也與設備成了密友,熟悉機器的脾性,了解設備的工作流程,以自己的工作保障設備的健康運行。“提升產品質量、進行設備的優化改造、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呂小波常言道。呂小波是一個工作責任心極強的人,在設備大、中修和日保中,他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認真分析設備存在的問題,對設備的結構進行探索,不會為盲目地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有時車間設備出現突發故障,不論是休息還是深更半夜,只要一個電話,他都會趕到車間參與搶修。
設備技術的優化改造,往往耗時較長,考驗的不只是耐心和恒心,更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2007年初,紅塔推出新產品“尚善”玉溪。面對“軟包硬化”的新課題和煙包折疊質量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的問題,呂小波作為項目改造技術負責人和同事們一起多次反復地試驗、論證,從標準件入手,在一步步摸索中成功對GDX1包裝機實施了“軟包硬化”改造,在國內首次成功完成了“軟包硬化”生產新工藝的改造。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呂小波把理論知識與多年來對設備維修的經驗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大膽提出設想,勇于探索和實踐。他先后完成的《研究開發軟盒硬化包裝技術在GDX1包裝機上的實現》、《GDX2包裝機組實現27mm圓周煙支包裝的技術改造》獲得云南中煙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6個項目分別獲得紅塔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這一項項技術改造成果,無不凝聚著呂小波的心血,也都是他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敢于創新的智慧結晶。
呂小波在長期與機器的磨合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僅能迅速發現設備的故障,而且善于充分利用每個部件的最大使用價值。一次,在對6號包裝機GDX2進行圓角改方角、直徑7.7mm改7.8mm的過程中,若全部由廠家發配件,需花費300多萬元,可他將一些廢舊零配件加以改造利用,變廢為寶,僅此一項就為企業節約了200多萬元。每一份成績的背后,都是腳踏實地的耕耘,他以自己點滴的努力,為企業的發展默默作著奉獻。呂小波說:“踏實的,盡最大努力完成好工作就是在工作中對自己的定位。”已然擁有豐碩成果,但他依然以一種謙虛嚴謹的態度要求著自己。
在提到自己的成功時,呂小波認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自己一生中重要和珍貴的、來之不易的榮譽,但榮譽的獲得離不開行業、云南中煙的改革,得益于集團的持續穩定發展,更與各級領導及同事們的幫助支持密不可分。其中,玉煙的人才培養機制也為員工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都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得更高遠,而呂小波謙虛地說,自己只是盡一點微薄之力,能讓別人少走一點彎路就滿足了。他曾多次承擔紅塔集團不同等級的專業知識和維修技能培訓,把自己多年摸索總結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人。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論特長,先后參與了5名高級技師和60多名技師的培養。呂小波還參與了行業技能競賽命題和高級技師鑒定工作,作為主要編寫人參與編寫《卷煙包裝工專業知識》教材,參與審定《煙機設備操作工基礎知識》、《通用知識》等教材,為操作和維修提供了技術指導和支持。目前正在進行高速卷包設備實操題庫、操作工技術鑒定和教材題庫的開發,以期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實質性幫助。
工作的繁忙,并不影響呂小波對工作的熱愛,在閑暇時腦子也不停運轉,平均每天用一兩個小時總結,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都記錄下來。在外出培訓、參觀學習等活動中,呂小波通過細心觀察,發掘別人的優勢,尋找自身不足,不間斷地提高自己。他說:“別人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我們也要創造屬于自己的東西。”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才使得他成為了煙草行業唯一一個具有“雙高職稱(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的技術工人。
“沉得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情。”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一句話精準地概括了呂小波的敬業精神及工作態度。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跡,也沒有令人羨慕的職位,但正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陳正榮——設備守護神
勞模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全國煙草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職工陳正榮喜獲“第六屆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這是他繼2012年獲得“全國煙草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和2013年“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南省煙機設備維修技術狀元”榮譽稱號后獲得的又一榮譽。
自1989年參加工作以來,陳正榮在煙草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5個年頭,在這25年里,他由包裝操作崗位到現在的設備維修崗位,始終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出色地履行著自己的崗位職責。
在包裝操作崗位上他是出類拔萃的操作工,所在機組年年產、質、耗第一,在設備維修崗位上,他是真正掌握設備知識的設備“守護神”。
在設備維修工作中,陳正榮作為跟班維修工,為保障設備正常運行,滿足設備適應生產的需要,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上班早、下班晚成了他多年養成的職業習慣,每天他都提前半小時來到車間,認真仔細翻看機組設備運行交接班記錄,查看上一班的產量、質量、設備故障等基礎數據,并認真總結和分析,切實用掌握的基礎數據指導維修工作,使設備運行的基礎數據充分運用到維修工作中;在跟班過程中,善于思考的他從不放過任何提高產量、質量,降低消耗的機會,追求消耗最低成為了他維修工作中優先考慮的一個重要指標,他總是利用不同機臺作對比進行挖掘消耗潛力,通過對不同機臺的鋁箔紙剔除量、煙包剔除量的多少進行設備狀況分析,找出剔除量大的原因,問題發生在操作還是維修,經過系統的分析與判斷,如果問題在操作上,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指導機臺操作工,將自己總結的操作技巧與操作工進行交流,使機臺人員的設備操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如果是設備的問題,他針對性地進行維修,直到設備適應生產。
在平凡的修理崗位上,陳正榮把檢修工作發揮得淋漓盡致,為了確保下周的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他總是利用周末對設備進行檢修,當許多人還在夢鄉的時候,他已經來到了車間,對有隱患的設備進行檢修。有付出就有回報,他所擔負的維修機臺多年來年年創造產、質、耗第一的優良成績。
陳正榮還是一個敢于負重奮進、勇挑重擔的人。在多年的工作中他都承擔了許多重大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2006年初,為完成設備搬遷任務,根據搬遷工作的安排,陳正榮負責3臺B1機型的拆卸、搬遷和安裝調試,當任務下達后有的職工反映這樣那樣的困難,陳正榮反而提出了再安排一臺FOCKE350進行拆卸、搬遷的請求。當時昭通大雪紛飛,氣溫降到-5℃,陳正榮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清晨6點半就來到車間進行設備拆卸,由于停產沒有空調,車間里的溫度只有幾度,他被凍得抖動的雙手拿工具都很吃力,大家多次催他去休息一會兒,他搓著雙手輕輕地說:“別管我,沒事的。”就這樣一直干到中午,匆匆忙忙啃了兩個面包又投入到緊張的設備拆卸中,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一分一秒逝去,直到深夜,勞累了一天的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
搬遷后的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精度要求高,難度大,所耗費時間多,調試組成員采用了輪流休息的方法,輪到他時,他總是把休息機會讓給別人,而他自己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個小時,身體本來就虛弱的他此時患上了重感冒,同事們讓他去看醫生,可他卻只買了一點感冒藥,吃后就又投入到調試工作中,就這樣經過20多天連續奮戰,一臺臺設備調試成功,提前5天完成了搬遷任務。
類似的故事在陳正榮身上還有很多很多,有付出就有回報,在平凡的修理崗位上,陳正榮憑著一股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在設備維修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取得較大成功,一次又一次得到上級部門的嘉獎。在眾多榮譽面前,他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一名包裝設備修理工,他知道自己必須立足本職崗位,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努力提高自身本領,錘煉技藝,才能成為企業技術革新的行家里手。
面對榮譽,他總是說:“這是企業為我們技術工人搭建的展示自己技能的平臺,榮譽是大家的,并不是我個人的。”多么純樸的表達呀,這種心態體現了一個立足崗位,在設備維修工作中默默奉獻的優秀員工的高貴品格。(圖片由紅塔集團提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