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心理的力量是推動企業倡導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落地的主要力量之一。而要發揮心理力量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正能量作用,合理、科學地運用心理干預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這其中,以筆者之見,為合理、科學地運用好心理干預機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心理干預機制的運用要以堅持心理學規律為前提。顧名思義,心理干預機制是以影響員工心理狀態進而引導員工做出行為轉變的。這其中,核心的內容便是要對企業的心理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使用。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運用心理干預機制要嚴格遵循第一印象、近因效應、暈輪效益等心理學規律,堅持以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理論為指導,來開展心理干預,確保企業心理資源高效、合理地開發和使用,從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縱深推進。
二是心理干預機制的運用要以堅持人性化標準為基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運用心理干預機制,不是將企業這一組織的力量強加于員工個體的過程,而是要立足于教育,著眼于柔性引導,一步步地影響員工自身調整好心理狀態,做出積極、正能量的改變,使之與企業倡導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行為規范相一致的轉變。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實施心理干預要堅持以人性化標準,突出強調柔性的引導、教育,避免剛性、“不講人情”的干預與影響。尤其在一些場合、情景中,過于強調企業權威的剛性干預與影響,雖然會在表面上形成正向干預的“成效”,但不注重人性化的干預與影響所取得的“成效”往往只是“假象”,這種干預的效果并不會長久,也難于帶來持久的正能量,反而容易導致員工對企業心理干預的反感、厭惡,使員工對企業的心理干預行為產生抵觸,進而影響企業心理干預機制運用的成效。
三是心理敢干預機制的運用要以堅持個性化實施為保障。企業在文化建設中,運用心理干預機制,不可“泛泛而談”,而是要“有的放矢”。畢竟企業員工每個個體之間都存在差異性,每一個員工個體都是“個性化”的。如果說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實施心理干預不注意員工個體的個性化特點而是簡單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那么,心理干預便容易走向形式化,雖然表面上轟轟烈烈,實則上難于深入員工的內心。因此,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實施心理干預時,要以充分的調查研究為基礎,進而翔實而有針對性地掌握好員工個人的心理狀態,確保員工心理干預行為的成效。如可通過實施員工心理關懷計劃(EAP項目),既充分地掌握企業員工隊伍整體的心理狀態,又盡可能地讓員工個體對自身的心理狀態有一個正確、客觀、清醒的認識與了解,幫助員工進一步了解自我,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態。這一方面,為企業在推進員工心理干預中,能緊密結合員工隊伍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確保員工心理干預行為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另一方面,使員工在面對企業實施的心理干預行為時,能更加客觀地看待自身的實際情況,避免在出現一些不同的看法時,一味地歸責于企業,過分地強調企業的管理責任,從而確保企業的心理干預能深入員工的內心,能緊密地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