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來,總有一些人拿煙草說事,借煙草吸引眼球,好像煙草成了個人和大眾言論的中心,其心之迫切,行之勞累暫且不說,這種“矢志不改”,“不到黃河心不死”的精神著實令常人汗顏。
透視此事件背后的文化現象,不禁悵然。
之一,人應懂得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國家就是機器,貌似無情,實則有意。它要以最大可能的公正性、合理性制定相關法律及政策,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以實施,絕不允許任何超越法律和政策之外的特權行為存在。沒有政策支持沒有制度支撐的行為,任何國家機關或企業都不予支持。
之二,人應懂得有所選擇學會放棄。
在人生任何階段,遇到何種境遇,都要有所選擇學會放棄。筆者曾看過《讀者》(2011年第15期)三秋樹寫的一篇文章《母親的放棄》,講的是一個寡居母親在突遇上大學的兒子遭遇車禍身亡的巨大悲痛下,卻做出了一個出乎常人意料的舉動。她放棄給兒子的所有賠款,并原諒家貧的司機。只說了一句:大家都不容易。便一個人返回村里。她的家境,是何等之貧?她的處境,是何等之難?她的遭遇,是何等不幸?可她卻深諳人心,明曉事理,做出了常人不可及的舉動,寬恕錯者,安撫活人;放棄重金,選擇精神。兩下相較,可見一斑。
之三,文化的終極意義。
從兩個實例可以看出,前者衣食無憂,生活有保障;后者生活艱苦,孤寡無助。前者不惜重金的求,后者不受重金的舍,這種截然不同的行為,折射出事件背后的文化現象。借用劉孝全老師《文化三經》之文經中一段最能闡釋。“意識、思維、觀念、哲學、感受、情感、意念、精神、動機、能力、規矩和藝術,合在一起,一般統稱為文,文化或者人文。”“十二個文化元素,起源于人體的七種感覺,通過三個處理中心,形成三條發展路徑,逐級衍生出理性、感性、習性的十二種不同狀態。”“由最初自發形成的意識等懵懵懂懂的初級元素的自發文化,直至智慧、精神、藝術這樣高級元素,也叫真善美,三者融為一體,為信仰或靈性。這些稀缺的文化元素,本質是通透自覺,接近靈性的人性狀態,也叫自覺文化。若經過修煉,能達到高級文化狀態,就會產生無窮的魅力——實質是高級文化對周圍低級文化產生的影響力。”由此可悟,文化在人類活動中的積極意義,高級文化可以改變人的人生態度,決定人的人生高度。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引導人,教育人,如何用文度人,化人,這是我們需要共思的問題。
之四,人應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成為常態。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煙草的新常態也已經到來。不管如何評說,煙草的輝煌成就有目共睹,眾人皆知。你要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看問題、想事情、作評論,我們欣然歡迎,我們也會努力改正自身存在問題。如果你憑空猜想、瞎起哄、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一味指責煙草、戴著有色眼鏡看煙草,這樣的文化我們和你交流分享也不再一個頻道之上。都新常態了,我們也需要蠻拼的。你呢,也需要在一個立場和態度上看待煙草、分析煙草,這也應該成為常態。
總之,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應該懂得取舍,也應該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客觀分析、理智看待、良性發展思維,給自己也給自己身上的文化一點點“好的”味道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