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4年,在宏觀經濟繼續調整的大背景下,煙草市場上風起云涌。評論人士認為,2015年,“新常態”下煙草轉型雖出現成效但仍有調整空間,加之控煙力度空前,煙草市場料難再現兩位數的增長;同時伴隨著行業自身調整的深化,煙草產品走勢亦將出現分化。
圣經《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揭示了一個不斷增長企業資源的需求原理,是影響企業發展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則。如果煙草行業對號入座,那么寓言中的那個國王自然就是國家局,那三個仆人則分別代表了各中煙公司和各自的品牌,筆者有理由認為2015年重點品牌之間的差距將會拉升到一個足以引發市場格局發生根本變化的程度。
再回首行業當初制訂的“532,461”品牌發展戰略,對比2014年數據,無論產量還是銷量,重點品牌合計占比均達83%以上;銷售額上,占比達93.61%;三類煙以上重點品牌占比已高達97.93。盡管2個500萬箱的目標不一定能完成,但是真正代表利潤的銷售收入指標上,目前已有14個品牌達400億元以上,嬌子品牌376.44億元的銷售額已離目標相距不遠,預計2015年可實現,成為一個基準參考品牌;600億元以上的品牌已有7個,561.07億元的白沙和523.37億元的紅塔山也有望在今年趕上;1000億元的已有三個,分別是中華、云煙、芙蓉王,中華創紀錄突破1500億元,成為煙草品牌的執牛耳者,緊隨其后的利群和雙喜?紅雙喜均超927億元,沖刺1000億元可期。
市場法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雖然殘酷,卻也是事物發展不得不遵循的規律。小品牌在煙草產品主流市場的身影已經漸漸朦朧,重點品牌間近兩年的合縱連橫,已到了最后一搏決勝負的年頭。2015年煙草產品市場雖未見頂,但是上升空間變窄已是不爭的事實,既然外部市場的開辟已經作用有限,國際市場的拓展卻還未成氣候,那么必然會倒逼各品牌間的相互競爭加劇、搶占市場。從2014年各月的重點品牌名單上可以看出,陣容變化已經不大,只是在排名上略有交替,這也凸顯了格局似乎已經形成,對追擊者來說,若想謀求排名的上升,甚至撼動領先者的勢力,難度著實不小,加之時間如今已是看得見的沙漏,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失去已有優勢,所以對他們來說,也許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更為現實;不過對重點品牌前十名特別是千億準千億的重點品牌而言,他們在2015年進一步擴大品牌的輻射范圍和領先優勢卻不會減速,這對其他重點品牌而言或將不得不進行正面抵抗。
重點品牌的分化趨勢始自2013年行業調整逐漸充分使得當年重點品牌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國家局對重點品牌的調控重點將是在防范風險的同時,促進重點品牌的結構進一步拉升,如此看來,到時候排名靠后的重點品牌若無大的舉措,恐將面臨異常被動的局面。2015年,煙草產品的需求變化逐漸從反映周期的因素變為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煙草產品價格運行的主要影響因素從需求驅動轉向供給驅動,預計煙草品牌價格總體將延續上升走勢,但升幅或有所收斂。其中,煙葉預先反映企穩的預期,整體價格走勢強于工業產品;而工業產品中,傳統走量產品可能接近去庫存化,利潤產品則更依賴于新產品的表現。
細支煙方面,2014年全國產量合計31萬箱,同比增長99%;銷量27.94萬箱,同比增長102.02%;銷售收入117.31億元,全國在銷規格計39個,隨著各中煙公司對細支煙的看好,規格和產量都可能進一步增加,其中南京品牌占比過半,成為細支煙市場中表現最強勁的品牌。
雪茄煙品牌的情況跟細支煙較為類似,產量同比增長雖未翻番,但已觸及90%高位;銷量略有不足,同比增長56.15%,在中產階層家庭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雪茄煙還需要多一些耐心來培養市場對雪茄的接納度,期間或許會繼續等上較長一段時間。雪茄煙中長城雪茄繼續保持大幅領先,同南京細支煙一樣在各自領域一家獨大。相比傳統卷煙產品,無論是細支煙還是雪茄煙,暫時對市場都構不成大的影響,要想左右市場走向還尚需時日。其他創新煙草產品方面,消費者似乎還并不買賬,不過考慮到煙草產品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化,也不排除個別產品通過精準定位實現突破的可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