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福建煙草》 30載艱苦卓絕,廈煙工業公司走過的是一條坎坷曲折之路;30載奮發拼搏,廈煙走過的是一條發展騰飛之路。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突破,讓廈煙人在探索、打造“廈煙制造”品牌的同時, 也收獲了一個個殊榮:全球權威的“BSI卓越績效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質量標桿”,首批“全國煙草行業卷煙工廠標兵單位”;多次榮獲“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全國實施卓越績效優秀企業”、全國“設備管理先進單位”,連續十一屆蟬聯福建省“文明單位”;公司黨委多次榮膺福建省和廈門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公司工會榮獲“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動力班組、卷包電工班、制絲維修班分別榮獲全國和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
改革發展與技術改造
1984年,廈門煙草分公司和廈門煙草專賣局成立之時,廈煙剛剛完成從鷺江道老廠搬遷至文灶湖濱中路24號,結束近32年以民房為廠房的歷史。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廈門卷煙廠與美國雷諾士公司合作也揚帆前行。陸續從西德、意大利、英國、美國、荷蘭、日本和菲律賓等7國引進卷接包和濾嘴成型設備,使生產濾嘴煙為主的來料加工車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吸引了國內同行和各級領導的參觀、視察。1986年,已具有年產22萬箱的生產能力,卷煙產量、產值和稅利分別比1980年增長163%、164%和270%,廈煙從一個技術較差、發展緩慢的小型煙草制造企業,一躍成為卷煙設備和工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中型企業,榮獲國家經濟委員會、福建省政府“引進技術改造老企業”的單項獎。
“七五”期間,廈煙就地技改,新建廠房18000平方米,建成一條生產能力5000千克/小時的制絲生產線,引進西德立式打葉機和西德、意大利、英國、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的卷接包設備,形成了普煙和咀煙兩條生產線,具備了年產40萬箱的生產能力。“友誼”、“鷺島”、“海馬”、“喜洋洋”、“五福”、“鼓浪嶼”、“特牌”等卷煙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先后榮獲國家輕工部和福建省的不同獎項。僅1990年一年的稅利就超過1954年至1978年間稅利的總和。至1992年,卷煙產量達到32.5萬箱,銷售額5.5億元,實現利潤1280萬元。
1996年底,針對當時經濟效益滑坡、瀕臨虧損的局面,廈煙制定了“一年打基礎、見成效,兩年邁大步、上臺階,三年邁入行業先進企業行列”的“三年追趕目標”。1999年,企業三年追趕目標順利實現,各主要經濟指標進入行業前20名;被確定為廈門市唯一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廈煙開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00年以來,廈煙經歷了卷煙廠、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的機構分設;完成從文灶湖濱中路24號到海滄新陽工業區的異地技改搬遷;兼并畬山卷煙廠、收購華美卷煙有限公司他方股權;建成“金橋”卷煙生產線即二區生產區。占地面積從60畝擴大到超過1000畝,產能突破100萬大箱。連續十幾年,保持了稅利總額年均遞增20%以上、凈增2億多元的高速增長。2012年工業總產值首破百億達到103.3億元,成為廈門市全年總產值破百億元的7家大型工業企業之一。
技術創新與降焦減害
從1980年代率先開啟中國煙草中外技術合作先河,到多輪的中外技術合作,幾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令廈煙不斷以工藝設備領先引行業側目;持續的校企、院企技術合作, 5年內86項技術專利授權,1項英國專利授權,13項行業標準制定,令廈煙躋身行業先進之列;中式烤煙型低焦油卷煙標桿、國家局科技進步獎、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全國“質量技術獎”、工信部“全國質量標桿”等多項榮譽,昭示著廈煙的卷煙制造水平已達到“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的水平。
1980年代,廈門卷煙廠即與美國雷諾士(國際)煙草有限公司開始第一輪技術合作。1984年,廈煙承接中國煙草總公司的研制"趕超國際水平混合型卷煙"科研項目,開啟了卷煙的減害降焦之路。1986年,焦油含量16-18毫克/支,煙氣尼古丁1.13毫克/支的“鼓浪嶼”牌香煙開發成功,獲中國煙草總公司“趕超‘良友'牌香煙最佳樣品”稱號和廈門市1979-至-1985年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1996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將降焦減害確定為應對WTO和WHO挑戰、促使由煙草大國向煙草強國轉變的重大戰略任務,廈煙在卷煙降焦減害研究上投入了更多力量。通過持續與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展開技術合作,從制絲工藝創新措施,到降焦減害研究,使廈煙在降低單箱煙葉消耗和卷煙降焦減害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98年,焦油含量11mg/支的石獅(特醇)牌卷煙誕生。
1999年,廈煙成立廠技術中心,將降焦減害作為科研主攻方向,引進研發人才,通過開展第二輪中外技術合作交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全面改造提升廈煙制絲生產線工藝技術,確保卷煙設計、生產技術達到國際標準。經過一年半50多次的試驗,2000年12月,成功研發出焦油含量僅8毫克,煙氣煙堿量0.8毫克的低焦油烤煙型卷煙“超醇石獅”。產品一上市,就受到廣泛好評,與上海卷煙廠生產的“紅雙喜”牌卷煙一道,被國家煙草專賣局評定為中式烤煙型低焦油卷煙的“標桿產品”。
2003年,廈煙投資8.5億元的海滄新廠區異地技改搬遷工程全面順利完成,采用了當時國內首創的“一頭兩尾、分組加工”生產工藝,初步建立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廈煙制造邁入了信息化時代。廈煙發明的專用于低焦油卷煙的生產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
廈煙除繼續與鄭州煙草研究院的技術合作外,還與廈門大學等高校對關鍵技術開展系統研究;全方位開展與上游供應商的技術課題聯合攻關,將產品質量控制延伸到輔料的生產制造環節。公司的《白肋煙煙葉絲烘焙新技術研究與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家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0年9月,總投資21億元人民幣的二區廠區——具有精細、智能、柔性、順暢和全功能(簡稱精、智、柔、順、全)特點,擁有6項世界首創、2項國內率先應用(簡稱6+2,8個第一)工藝技術的“金橋”卷煙生產線建成投產。2012年,一區制絲線改造及膨脹煙絲生產線技改項目順利完成,廈煙的兩條生產線達到均質、統一的工藝標準,全功能卷煙制造平臺逐步完善。新建成的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也使公司軟硬件設備水平達到國際一流。至此,廈煙的卷煙制造水平已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低焦油產品“七匹狼”純典(5mg),鴻運(8mg)、純雅(6mg)、16支純香(5mg)及純境(3mg)相繼在廈煙生產,其中6mg的“七匹狼純雅”的產銷規模位居全國低焦卷煙第三,同時以最低危害性指數,榮登2012年全國卷煙減害“冠軍”,成為國內安全系數最高的烤煙型卷煙。
廈煙制造與戰略沿革
“廈煙制造”是廈門煙草工業公司根據“成為卷煙制造專家”的發展愿景,秉承“敬業、專業、卓越”的企業精神,經過不斷的思考與總結而提出來的新一輪戰略規劃,是廈煙堅持實踐卓越績效模式,以全面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對外打造企業品牌、對內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顧客、員工、行業和社會創造更高價值的領先戰略。
從1984年4月,廈門煙草分公司、廈門煙草專賣局成立之初,即開始實行與廈門卷煙廠“三塊牌子、一套班子、兩本帳”的工商貿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從這年起,廈煙嘗試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確定廠長任期內的“經濟效益、技術進步、產品創優、人才開發、企業管理進步、職工福利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七大經營目標。
2003年,廈煙啟動 “差異化”戰略,明確以三個層次的差異化為主要任務來實施自己的“差異化”經營戰略,即:以吉祥平安內涵為核心的石獅品牌發展戰略;以低焦油低危害卷煙為核心的技術研發戰略;以低焦油低危害中式烤煙為核心的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差異化”戰略的成功實施,使廈煙成為中國煙草低焦低害卷煙產品的領軍企業。
2007年底,依據企業主要職能向生產組織轉變,廈煙提出了建設“全國一流卷煙生產企業”的發展目標;2008年,制定了“2009-2011年企業戰略總體規劃”,確立以制造力為核心,以“生產組織柔性化、混合工藝特色化、安全環保持續化、成本質量精細化、組織執行高效化、發展氛圍和諧化”為目標的“六化”戰略。2009年,進一步明確企業發展方向,實施從“做好”到“做專”的戰略調整,提出了“對外打造企業品牌,對內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廈煙制造”中、長期戰略,即“通過優化技術、管理、人員三大基因,打造快速反應、品質經營、成本管控、工藝提升、管理創新、學習成長、文化管理七大能力,輸出卷煙產品、工藝技術(標準)、管理方法(模式)、專業人才、思想文化五大成果”,簡稱“廈煙制造357戰略”。
2011年,企業戰略進一步向創新聚焦,形成“推進技術、管理、文化三大創新,促進自主創新能力、基礎管理、隊伍建設、文化管理、核心制造力五個方面上水平,實現低焦油卷煙、高端烤煙型卷煙、混合型卷煙制造水平三個突破”的“353”工作思路。2012年廈煙的戰略思路進一步聚焦于企業“核心制造力”的提升,明確“廈煙制造”的核心制造力是“敏捷、卓越的產品實現能力和產品保障能力”,包括了“技術、管理、人才、文化”四大創新目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