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新常態下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煙草行業卷煙營銷市場化取向改革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2014年從北京煙草市場化取向改革的實踐再到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市場化取向改革試點,煙草行業卷煙營銷市場化取向改革的序幕已然徐徐拉開。在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家局提出在2015年進一步擴大卷煙營銷市場化改革試點范圍,將試點范圍從京津冀擴大到全國31個重點城市和江蘇、湖北兩省,覆蓋2000萬箱卷煙市場,聚焦到300萬箱卷煙計劃,足以可見行業對市場化取向改革的決心。
在煙草專賣體制框架下實現資源最優化
繼食鹽取消專營體制后,煙草行業是中國現行唯一一個實行國家專賣體制的行業,但專賣壟斷并不意味著煙草行業的發展就是完全計劃經濟,無法變通無法創新,談市場色變。“統一領導、垂直管理、專賣專營”是指卷煙總體計劃受國家控制,通過經濟運行調控和專賣管理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避免內部惡性競爭,但在市場區域內卷煙品牌發展的優劣、全國卷煙市場布局是可以因“市”而變的。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面臨日益復雜的經濟政治形勢和行業發展遭遇“天花板危機”現實情況,推進卷煙營銷市場化取向改革,在專賣體制的大框架下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實現存量資源的價值最大化,無疑是煙草行業“大有可為”的現實選擇和有效舉措。
任何一場變革都不是偶然,其中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也可以說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任何一個做實體的企業來講,為顧客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是永恒的主題。煙草行業的顧客是全國500萬家卷煙零售戶和過3億的卷煙消費者,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讓零售戶“好賣又賺錢”,讓消費者抽得起“物美價廉”的好煙,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煙草企業自己也一定會獲得應有的回報,這是不管為人還是做事都同樣適用的“雙贏法則”。
市場化取向改革是精益之源
精益思想的核心原則客戶定義價值、需求拉動正是“以客戶為導向”、“以市場為起止”的要義所在。過去在卷煙銷量增長有富余空間的前提下,銷量的增長對稅利的拉動效應掩蓋了成本過高、效率偏低等客觀存在的問題,也導致了卷煙生產、卷煙交易、貨源供應等環節的“亂象叢生”。過去的做法屬于歷史,不予褒貶,畢竟“存在即是合理”,但時過境遷,煙草行業“需求拐點逼近”,稅利的增長要更多依靠結構提升、成本降低,向存量資源要效益,那就必須要讓市場說了算,進一步促進品牌的優勝劣汰,讓“強的更強,弱的更弱”,集中一切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優質品牌,實現投入產出的最大化。
精益管理做除法要盡可能擴大分子,減少分母,在哪里投入資源,投入多少資源,什么時機投入資源,都依據市場和客戶的真實需求來定,切忌盲目、切忌錯位、切忌無序。精益思想要求首先是要“做正確的事情”,一定要在創造價值的前提下減少浪費,不創造價值的資源節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益。因此,市場化取向改革是對精益思想的深刻詮釋。卷煙營銷是企業經營運作的源頭,是“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抓住了源頭的精益,由營銷拉動的生產、研發、物流、采購等關鍵流程都會自動向精益聚焦。通過改革卷煙交易方式、卷煙訂單采集方式、貨源供應策略等卷煙營銷關鍵環節,逐步實現“按訂單組織貨源”到“按訂單組織生產”的延伸,逐步把市場需求作為卷煙工業企業組織生產的重要依據,打通行業產供銷的價值鏈,建立工商企業共同面向市場、共同快速響應市場的機制,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適銷貨源的供給問題,才能讓市場因素在卷煙流通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消費者和客戶的需求。市場化取向改革從表面上來看似乎對整個行業增加銷量、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沒有太大作用,但這種改革不是從常規形式上的增收節支,而是通過營銷業務的流程再造,優化營銷資源配置,通過營銷資源優化來拉動生產要素、人員要素、物資要素等其他要素的整體優化,有利于優化行業產銷計劃和原輔料供應,有利于鞏固煙草專賣制度,有利于實現行業持續健康長遠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在要求。
市場化取向改革“勢不可擋”
現在我們做的精益方面的改善大部分都是“少消耗、少用錢、少用人”等偏表面的精益,當然這些少的背后也體現了一些工藝改進、流程優化和整合,但都沒有觸及精益的“靈魂”,只有打破傳統做法,進行了基于流程重組和流程改造的機制變革的創新,在關鍵領域產生了“破壞性創新”的效果,使企業生產經營的所有活動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正向化發展”,這樣才是達到了精益的精髓,市場化取向改革絕對是一個正確的、良好的起點,做了多少做的有多好沒有關系,只要動起來,方向正確,就一定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市場化取向改革“勢不可擋”,“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