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要堅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堅持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夯實卷煙營銷的基礎性工作,真正將網建成果轉化成滿足市場、引領消費的內生動力,用市場化的思維配置資源、釋放活力,形成一套融合對接、快速響應市場的現代營銷體系。”西安市局(公司)局長、經理王萬勛說。
經驗VS數據——靈敏響應市場變化
2014年年末,西安市高新區的細支卷煙銷量快速增長,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印證了西安市局(公司)營銷中心對市場的判斷和決策是正確的。
此前,韓國三星電子等17家大型中外企業相繼入駐高新區,但之后高新區主銷卷煙的銷量并沒有明顯增加。在對區域市場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后,營銷中心發現高新區的消費群體對細支卷煙有明顯偏好,且需求差異化較大。于是,在穩定市場價格的基礎上,營銷中心擴大了高新區細支卷煙的投放面和投放量,主動引導、精準響應市場新增長點。
為全面提高響應市場的靈敏性,一年多來,西安市局(公司)利用全市6500個網配客戶的規模優勢,把終端掃碼銷售數據作為信息采集的主要內容,選擇1610個掃碼銷售規范、配合度高的客戶作為自動采集樣本點,配合846個人工采集樣本點,全面準確地采集各類市場信息。在數據處理中,他們對信息的校驗還原、周期設置、指標工具等進行了完善,全面優化分析模型,以更快速地體現市場實際情況。
在完善需求預測模型的基礎上,西安市局(公司)建立了營銷中心對西安市全區、市場經理對所負責轄區、客戶經理對所負責片區三個層級的需求預測數據庫,包括社會經濟環境、人口、消費水平、歷史銷售數據、社會庫存和市場價格等信息。
為使協議簽訂量與品牌預測量相匹配,他們強化了對協議簽訂的管理。根據工業貨源計劃量及到貨時間的差異,他們逐個細化主銷規格的存銷比調控指標,同時穩步增加工商網配數量,豐富工商網配內容。按照省內10天、省外15天的標準,由專人控制存銷比上限,防止庫存積壓;按照省內3天、省外6天的標準,控制存銷比下限,避免脫銷斷檔。此外,嚴格限制存銷比超30天的卷煙規格調入,確保市場需求快速響應、卷煙庫存相對合理。
以網配大數據為基礎,西安市局(公司)安排專人實時監控分品牌、分區域、分客戶的供需狀態,以市場價格為第一信號,細化依托狀態投放貨源的調控機制,把握均衡的投放節奏,推動卷煙營銷由“經驗決策型”向“數據決策型”轉變。
死數字VS活情況——精準開展分析應用
2014年10月,西安市雁塔區卷煙營銷數據顯示,連續兩周動銷加快、社會庫存增加。按照正常市場規律,動銷加快會消化部分社會庫存,而像這樣庫存增加的情況比較少見。
此時,單純依靠數字分析無法破解其中矛盾。在營銷例會上,一線市場經理、客戶經理提供了自己的分析:10月中旬以來,雁塔區相繼舉辦糖酒食品交易會、新能源汽車展等大型活動,帶動了周邊的卷煙消費。零售客戶對市場較有信心,從而預存較多卷煙應對消費。
融合模型分析的“死數字”,來自一線的“活情況”理清了銷量與庫存之間的復雜關系,營銷中心迅速加大適銷卷煙投放,精準滿足了新的市場需求。
為了更加貼近市場,2014年西安市局(公司)相繼開展了市場化取向改革大討論、精益營銷研討會等,對營銷系統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考核體系進行了系列調整。營銷中心每月開展專題市場調研,努力挖掘增量市場。通過網絡調查、實地走訪、召開零售客戶座談會、工業企業代表座談會等形式,促使工商零三方共同研究消費變化趨勢,層層傳導市場力量,制定應對舉措,促進營銷隊伍轉型、營銷模式升級。
重生態VS接地氣——豐富終端培育方法
為了讓品牌培育更接地氣,西安市局(公司)營銷中心創新性地開展品牌培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他們制定了“好貓”(長樂)培育方案,以“本土營銷”作為品牌培育主題,有效推動了品牌賣點在終端的傳播;在網上營銷平臺開展了“芙蓉王”(硬君信)新品“征集令”、“貴煙”主題月等活動,激發了零售客戶和消費者的參與熱情。
同時,營銷中心還開展了市場經理兼職品牌經理的試點工作,使得品牌培育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更接地氣。
品牌良性成長的前提,是擁有一個良好的品牌生態。西安市局(公司)十分重視品牌生態,嚴格品牌引入退出管理,強化消費引導,基本形成了各品類3個主導規格、2個護衛規格、若干潛力規格有序競爭的格局。
以良好格局為基礎,西安市局(公司)在終端培育中突出終端賣點知曉和品牌推介,完善更新了“營銷主題庫”、“活動策略庫”、“終端推介話術庫”,去年還針對所有重點品牌的45個培育規格,提煉出320條終端推介語。“一品一方法、一店一特色”的終端培育方式,有效提高了零售客戶的經營水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