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濰坊網報道 煙草,被稱之為現代社會最可怕的“瘟疫”、未來世紀最兇惡的“殺手”,至今仍在損害著人們的健康、生命、財產、環境、甚至資源……
煙草中的致癌物質有四十余種,促癌物質有十余種,其它致病因素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氮氫化合物、氫氰酸砷、鉛、汞等。世界各國的研究表明,吸煙除了致癌以外,還可以引發心血管硬化、胃潰瘍、白血病、風濕性關節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平均每天有8000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各種疾病。
為抑制煙草業的過快發展,世界各國都對煙草業實行高稅制,以經濟手段加以控制。但同時,各國又將其作為本國攫取財源的渠道。然而,無論哪個國家,來自煙草的利稅所得,都遠遠彌補不了由煙害導致的巨大損失。
在經歷了漫長的痛定思痛之后,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覺悟,并試圖通過立法、健康教育等手段控制吸煙率的上升。1964年,美國開始提出控制吸煙,當時遭到國會的強烈反對。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這天,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制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自開展此活動以來,吸煙率有了明顯的下降。以后,英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自己的無煙日,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88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為慶祝她的生日,1987年召開的第39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作出一項決議:1988年4月7日為世界無煙日,要求世界各國對群眾進行戒煙宣傳,也要求群眾在這天不吸煙,商店不售煙。此決議受到廣大會員國的支持,并取得很大成功。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我國也將該日作為我國的無煙日。
世界衛生組織為每年的世界無煙日提出一個主題。主題體現了綱領性、延續性、針對性和現實操作性的統一,循序漸進,逐步深化。“世界無煙日”頭兩年的主題是以同情、關懷和規勸的方式告示大眾,如“勸阻吸煙”、“婦女與吸煙”;1990—1992年上升到“青少年不要吸煙”、“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煙”、“工作場所不吸煙”;之后則向對反煙運動我響大的衛生和傳媒部門提出了職業性的社會責任,如“衛生部門和衛生工作者反對吸煙”,“大眾傳播媒介宣傳反對吸煙”,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以身作則,而且必須以鮮明的立場去反對吸煙。
1995年“世界無煙日”的“煙草與經濟”這一主題,把世界“反對吸煙”的運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它提示人們,在發展經濟消同時,不要忽略了人類健康的重要性。(注:1989年世界無煙日改為5月31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