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當前上煙集團推進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內涵式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上煙集團總經理施超說。
通過精益研發、精益制造、精益營銷,上煙集團努力實現產品從設計到制造再到銷售的全過程精益管理。
精益研發:質量和成本是設計出來的
對企業研發工作而言,每一次試驗都意味著成本。
為提高精益研發水平,上煙集團技術中心導入DOE(試驗設計)方法,倡導研發人員通過科學計劃,以較小的試驗規模、較短的試驗周期和較低的試驗成本完成產品的開發維護。
比如,在“紅雙喜”(荷派)的研發中,研發人員在設計卷煙紙時發現,如果采用傳統的小跨度、單維度方式進行試驗,預計要進行20多次試驗,試驗數量多、周期長,而且有的試驗是重復或無效的。于是,研發人員采用DOE方法刪減無效試驗,只進行了9次試驗就達到了預期目的。
為更好地總結精益研發經驗,集團綜合計劃處、技術中心等相關部門每隔一段時間,就采用PDCA循環方法對研發流程進行梳理總結,修訂《卷煙產品設計開發和更改程序》。他們對研發過程使用甘特圖進行時間節點控制,明確什么時間做什么事、如何銜接、如何配合等具體事項。“以前的計劃只有文字性的安排,現在每個步驟都有制式表格精確管理,工作計劃根據需要精確到月、旬、天。”技術中心配方員吳圣超說。
同時,上煙集團技術中心還對產品研發流程中的信息管理、資金統籌、人員分配等進行合理優化,為控制產品研發成本提供有力支撐。目前,上煙集團新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了15%以上。
對于精益研發,上煙集團研發人員有著獨到的成本觀——研發的成本不僅是實驗室里的各種成本,更重要的是,設計出的產品方案對生產、銷售環節成本造成的影響。
“‘產品的質量和成本是設計出來的’。不能說在實驗室開發出的產品很好,但是一上機臺批量生產就容易停機、浪費大量材料。”技術中心產品研發室副主任束茹欣說,“精益研發不是孤立的,而是上承精益營銷、下接精益制造。研發環節就要考慮周全,不讓產品走彎路。”
所謂上承精益營銷,就是研發產品必須契合市場需求。營銷部門通過市場調研掌握消費者需求,研發部門要將消費者語言翻譯轉化為技術語言。“比如,消費者要‘輕松感’,翻譯成技術語言就是卷煙吸阻不能太大,按通常卷煙規格來講吸阻宜控制在1200帕西姆以內。”束茹欣說,目前,上煙集團根據消費者需求,制定了五十多條量化標準,并反復修訂。
為做好下接精益制造,上煙集團研發人員引入PFMEA(過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方法,在產品設計時就盡量考慮產品在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失效”問題,并找到解決之道。
精益制造:不停頓就是最大的節約
2015年3月,上煙集團傳來喜訊——他們實施的“優化787生產區輔料配送模式”“降低M5卷煙機綜合物耗”“卷煙車間停機率改善”三個項目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質量協會質量技術獎精益管理優秀項目”。
中國質量協會質量技術獎是我國質量技術領域的最高獎。三個項目同時獲獎,展示了上煙集團精益管理的水平。
上煙集團生產管理部主任盧游介紹說,2012年上煙集團就確立了《構建和完善集團“精益制造”體系,支撐集團品牌的發展》重大課題,形成“上煙集團精益制造屋”架構模型與規劃,啟動了“優化787生產區輔料配送模式”“降低M5卷煙機綜合物耗”“卷煙車間停機率改善”“凹印車間物耗、能耗降低”降本增效項目。據測算,這四個項目共產生經濟效益1917.69萬元。
在上煙集團看來,精益制造不是簡單地將別人的精益管理制度照搬過來,而是以“不停頓就是最大的節約”為核心理念,通過價值流分析,找到造成設備停機、生產停滯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
“優化787生產區輔料配送模式”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上海卷煙廠787生產區采用配盤形式向生產線發放包裝輔料。配盤是指將襯紙、白卡、大油封、小油封及拉線5種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通過人力搬運組成的多材料托盤。人工配盤產生了大量的搬運作業,伴隨而來的是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損耗。
項目組對輔料物流流程情況進行價值流定義和梳理,繪制出配盤、物流輸送、退料的價值流圖,運用ECRS分析法(取消、合并、調整順序、簡化),取消原有配盤發料形式,機臺需要什么輔料就呼叫倉庫,倉庫直接將單品輔料發放給機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果說重點項目是上煙集團精益管理的冰山山尖,那么支撐山尖的巨大山體則是上煙集團在各個單位部門、班組努力推行的精益文化理念。他們在各個工廠開展了全員“精益行動”,發布《精益行動評價激勵辦法》,以“精益有激勵”為原則,持續開展“全員現場改善”活動,使精益思想逐漸成為員工的職業習慣。上煙集團降本增效工作在各條戰線全面開花:在卷煙商標紙印刷方面,開展科技項目、質量改進項目24項,全年“中華”品牌可降低包裝成本147.01萬元;工業物流通過細化成本核算和定額管理方法的應用,促進成本管理與生產經營管理相融合,實現成本“講得清、控得住、降得下”……
精益營銷:不但賣得掉,還要賣得好
在設計好、生產好產品的同時,上煙集團在銷售環節不斷深化精益營銷,讓產品不但賣得掉,還要賣得好。
賣得好就是不硬往市場壓庫存,而是努力降低周轉庫存,提高供貨頻率,提升服務市場的效率。上煙集團積極優化訂單制作流程,實現商業企業的配送周期、策略制定周期與工業企業的訂單制作周期、發運計劃安排周期以及生產計劃調整周期相互一致,在保持良好市場狀態的前提下,做到“賣多少,簽多少;什么時間要,什么時間到”。2015年一季度,“中華”品牌日均工業庫存同比下降21%,周轉效率上升25%,月末庫存同比下降75%,工商存銷比下降70%。
賣得好還要統籌營銷資源,突出重點品牌,努力提升新品培育的經濟效益。上煙集團分析各類營銷手段在不同產品以及同一產品不同階段上的貢獻點,理清各種方法的投入產出情況,調整優化全年營銷活動。對重點培育新品的宣傳推廣進行資源傾斜,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利用效率。在這種原則指導下,近期新上市的“熊貓”(硬經典)和“牡丹”(軟藍)均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為確保精益營銷措施到位,上煙集團完善考核辦法,優化競爭機制,努力提升營銷人員的工作效能。組建部門目標跟蹤考評小組,開展季度目標動態跟蹤互查,建立重點指標預警管理機制;在辦事處內部科學設定每個營銷人員考核指標;強化績效考核結果反饋機制,及時指導員工改進工作方法,并將考核結果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力爭2015年營銷人均銷售額上升12%以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