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3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有一個概念讓人耳目一新:“綠色化”。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而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
實施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目標,發展綠色產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煙草行業經濟轉型升級。綠色化,業已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任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可持續發展是產業健康穩定向前邁進的永恒主題,就如何走出一條綠色生態新煙草的發展新路子,如何在創新科技的支撐下開辟出一種可持續能推廣的煙葉生產新模式,云南煙草人探索出一條綠色、生態、健康的發展之路。
近期,多家媒體陸續對煙蚜繭蜂在各煙區煙葉及農作物上的推廣應用報道。
蚜繭蜂大田釋放現場會
筆者從綠色煙葉生產新技術集成應用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給予關注。
◎生產理念“綠色化”
綠色生態煙葉的基本內涵:無公害煙葉、有機煙葉、綠色生態煙葉等統稱綠色煙葉。綠色生態煙葉,是指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在綠色環境下,不使用轉基因品種,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除草劑、化學農藥,遵循自規律,以自然生態為基礎,運用生物、物理技術等現代科技,按生產規范操作,質量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并經國家指定機構認證的煙葉。
在生產要求上,包括產地選擇、用水要求、生產技術、操作規范等方面。要求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相關要求及操作規范生產。
采取煙葉綠色生產方式,能有效促使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的傳統生產向綠色煙草農業轉變,是提高煙葉質量安全水平、鞏固提升云南煙葉優勢地位和市場競爭力、保持煙葉生產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騰沖理念】減少農藥——保護煙葉生態環境
對GAP理念的宣貫和實施,界頭煙草做得是比較早也比較好的,也得到了菲莫公司以及日本煙草專家的高度認可,綠色植保、科學施肥、清潔生產以及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和機械化作業的運用,煙草在土地平整、煙水、煙路、育苗工場、烤房、農機具、防雹網絡、信息建設等方面投入很大,這些建設既普惠了煙農,同時對現代農業也起到了支撐作用。”
騰沖綠色生態優質煙葉
界頭GAP管理實施效果也呈現良好態勢。2013年較2011年減少化肥用量23%左右、減少農藥用量20%以上,保護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煙葉安全性,綠色生產理念深入人心,環保意識得到普遍增強,對全縣大農業生產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臨滄理念】綠色清潔——讓煙葉質量更安全
始終遵循“綠色、生態、特色、優質、安全”的發展方向,貫徹落實“綠色煙葉”發展理念和內涵,集成綠色生產科技,構建綠色生產、清潔生產、標準生產方式,著力為煙葉生產配置一流的自然生態資源,集成應用生物有機肥料、生物防治、清潔能源等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新技術,并在勐托、永泉等基地單元全面推行烤煙GAP管理,在華葉臨滄生態文化產業園推行綠色煙葉生產模式。發揮其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效應,致力將臨滄煙區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綠色生態優質煙葉新煙區。
◎紅大品種“綠色化”
紅花大金元品種雖產量不高,但品質優越,抗逆性強,需肥量少,適應性廣。近年來,紅花大金元煙葉因其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香型特點而受到卷煙企業的青睞。
紅花大金元
需肥少(可減少化肥農藥施用)、抗病的紅大品種“綠色化”應注意以下環節。
控肥壯根長中棵
與云煙85、K326等常規品種比較,生態環境對紅花大金元品質的影響更為明顯,該烤煙品種的適應區域較窄,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
烤煙生產中對其種植區域進行合理布局,重視大氣候、大環境,同時注重適宜小環境的合理選擇,并要采取綜合配套的栽培技術。種植紅大不能追求高產,栽培時要良種、良田、良法配套,選擇隔年輪作、肥力中等、土質疏松的田(地)塊種植。要減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煙株生長中前期遇干旱不長時,不盲目增施化肥。封頂不能過低,這樣的“中棵煙”能分層落黃成熟,容易烘烤,烤后煙葉產量適中,質量好,上等煙比例高。
重點防“三病”:重視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紅大品種易感黑脛病、青枯病和赤星病。
1、輪作是防病的根本
植煙地塊進行輪作,是煙草前輩實踐經驗的結晶,通過科學合理輪作,可讓土壤中的“兩黑病”病原失去寄主,切斷浸染循環,減輕發病;輪作還可改善土壤環境,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正常活動,促進煙株早生快發、旺盛生長,增強煙株抗性、降低發病率。這項措施經多年實踐證明效果明顯,煙農也認同。
2、控制高溫高濕環境,減輕發病
控制補水量。煙苗移栽后,若恰遇持續高溫天氣,需控制保苗水用量,以煙株芯葉正常發育生長不死為度即可;補水需因地制宜。補水時機和補水量的把握應考慮土壤類型,土壤質地較好可適當多補,土壤質地粘重可少補。
3、適時揭膜,及時中耕培土
適時揭膜,及時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盡量創造利于煙株生長而不利于“兩黑病”發生的煙田環境,促進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協調生長,“兩黑病”的發病機率就會大大下降。
紅大煙葉成熟時最易感赤星病。施氮過多、田間低洼積水、封頂過矮、連作田塊都是引發因素,煙葉成熟前后遇陰雨連綿會造成該病流行。防治紅大煙葉赤星病在現蕾前后徹底摘除底腳葉(帶出田外集中處理),保持田間通風透光;適時早采下二棚葉,減少田間再侵染菌源數量。
◎技術集成應用“綠色化”
近年,云南集成特色品種、漂浮育苗、膜下煙、土壤保育、減肥增效、生物物理防治、密集烘烤等實用綠色生產技術在生態煙區推廣應用。2014年,全省推廣生態特色品種k326和紅大382萬畝、占50.4%,100%漂浮育苗,推廣膜下煙352萬畝、占48%,運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601.5萬畝、占82%。綠色技術集成應用為加快煙葉綠色化進程奠定了基礎。
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以騰沖為例:構建“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重點、物理防治為輔助、化學防治為補充”的綠色植保技術體系。
一是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完善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動態監控煙草病蟲害的發生,科學預測病蟲害發生與流行趨勢,指導煙草病蟲害的綜合防控。
二是農業防治。采用合理輪作、深翻曬土、科學施肥、協調養分、中耕除草等農藝措施,減少煙草病蟲害的發生。
三是提高煙株自身免疫力。通過使用多肽保、“EYO”、“S-誘抗素”等植物誘導抗性劑,提升煙株自身免疫力,降低病害發生率。
四是生物防治技術。全面實施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以蟲治蟲;推廣及微生物菌劑技術,以菌治菌;大力推廣天敵誘集帶技術,使天敵得到盡量的保護和自然繁殖,形成天敵自然增殖保護區。
五是物理防治。充分利用昆蟲性誘劑靈敏度高、選擇性強、對天敵安全的特點,大力推廣性誘劑誘殺技術;充分利用害蟲趨黃性、趨藍性習性,推廣黃板、藍板誘殺技術。
六是減少化學農藥施用。重視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合理使用農藥,控制化學農藥的用量、使用范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降低農藥殘留。七是嚴禁使用除草劑。嚴禁除草劑使用,推薦人工除草。
生物防治煙蚜繭蜂
云南省各煙區建立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核心的煙草病蟲害立體防控技術,實現了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蚜繭蜂移動網箱防治煙蚜全覆蓋;結合示范區多年病蟲害預測預報結果,積極開展了以保護天敵為主的誘集帶技術、生物殺蟲劑防治煙草蟲害的篩選和應用、生物殺菌劑煙草根莖類病害的篩選和應用、煙草根莖類病害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組合應用性信息素、黃板、殺蟲燈為主的煙草蟲害防治技術,有效降低化學農藥用量,輻射帶動整個示范區綠色生產發展。
首先,在煙蚜的防治方面以煙蚜繭蜂的應用最為成功。
【玉溪實踐】
以云南省玉溪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為例,自2010年以來,他們相繼突破了種蜂提純復壯、冬季保種、成蜂收集、田間小棚繁殖和高密度飼養等方面的技術瓶頸,集成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煙蚜繭蜂高密度飼養技術,總結了一整套煙蚜繭蜂規模化繁殖、系統化管理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生物防治技術,使飼養工藝、放蜂工序進一步簡化,成本大幅度降低,防治效果更加明顯。
【騰沖實踐】
煙草和油菜是界頭種植面積最大的兩種農作物,而蚜蟲又是為害二者的主要害蟲之一,開展煙蚜繭蜂在油菜上防治蚜蟲的應用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農藥在油菜上的使用,保護“人間仙境”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此,騰沖縣精心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在界頭蚜繭蜂高密度繁育基地廣泛開展煙蚜繭蜂飼養和釋放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跨物種防治,降低蚜蟲在不同作物間的遷移,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僅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