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眾多涉煙行政處罰案件中,我們在詢問筆錄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字眼:問煙是從哪里來的?答一個騎摩托人送的,車號是多少不知道,電話是多少不知道。難道果真如此么?“有案必有網”是卷煙打假破網工作的一個基本思路,下面一起探討如何“以案找案,以案找網”,進一步深挖案件線索工作。
一、多問為什么
當事人在被執法人員檢查的時候,一旦發現違規卷煙總是要吞吞吐吐,不肯交代實情。理由很簡單,越交代案件數額越大,處罰越重。所以,他們總是以一問三不知的狀態蒙混過關。但就目前來看,好多商店有監控錄像,不妨試著通過視頻與當事人的筆錄做一個核對。如果真的顯示當事人的卷煙是由陌生人送來的,那么這個陌生人送貨時間、品牌、數量會在監控錄像中體現。如果調取不到相應的視頻畫面,而是其他情景,那么說明當事人在撒謊。這樣就要進一步尋找突破口。
在行政處罰案件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而不能簡單的草草結案。因為煙的來源沒有查清楚,說明背后肯定有個鏈條在運作,處罰一個當事人,起不到打擊背后售煙網絡的作用。要從一個點看到一條線,通過一個人找到整個利益鏈條的每個環節。這樣才能起到斬草除根的作用,否則,淺嘗輒止后續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二、聲東擊西
好多時候,直接問當事人某個問題他不會如實回答。要采取拐彎抹角、聲東擊西的做法才能有所突破。關于詢問的技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
當事人和執法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詢問過程中肯定存在著貓和老鼠一樣的捉迷藏關系。當事人不想讓你知道更多的內幕,執法者要的就是背后的整個利益關系。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詢問店員或者店內其他人員,兩者的回答如果大相徑庭,那么就必須采取更深層次的調查。
當然,詢問不同人員的時候,一定要分開進行,否則串供的情況一旦發生,詢問將無法繼續進行。明明背后隱藏的是涉煙刑事案件,也只能因證據不足以行政處罰案件結案。
三、善于觀察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有違規問題的當事人和守法經營的零售戶眼神是不同的。做賊心虛,這是多少代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不妨注意一下當事人的眼神,看看他是否在撒謊。
在日常檢查中,要善于跟著零售戶的眼神來尋找線索,他極力隱藏的可能就是存在問題的地方。另外,那些明顯與其他地方不協調的地方也是容易藏匿卷煙的地方。
與此同時,要多注意觀察那些經常違規的零售戶,利益給不法分子帶來的誘惑總是讓其按捺不住內心的寂寞。有利可圖就有人鋌而走險,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得到甜頭的人他還會繼續從事違法經營的。因此要注意他們的行蹤。
四、必要的蹲守
蹲守是最傳統的監控方式,有時候最傳統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不能一成不變的依賴現代的信息技術,要學會靈活的應用,要把死的變成活的,這樣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蹲守并不等于執法人員一直在蹲守,我們可以培養線人,發動群眾監督的力量,來共同管理卷煙市場。要充分相信群眾的力量,依靠廣大群眾來共同打擊涉煙違法行為。
五、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案子能否有突破,很多時候取決于辦案的執法人員。“奉法者強,則國強”不知道這句話大家是否認同,但是如果執法者不問不聞,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么案子很難會有突破。你的行為甚至縱容了那些無形的幕后黑手,讓他們在黑暗里得以生存。
既然如此,執法者的責任心問題,就需要提到隊伍建設的高度上來,“打鐵還需自身硬”或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在如何進一步深挖線索問題上,這里闡述的不一定全面,還有好多優秀的先進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去學習,才能總結出更好的辦法來管理市場,讓卷煙市場更加規范有序,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