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二、“高舉低打”的品牌管理學
(一)“高舉低打”的適用
這個策略適用很多行業,尤其適合具有高品牌附加值、高度文化注入的商品,而白酒、卷煙和奢侈品都是這類商品。所謂“高度文化注入”就是不能以具體參數取勝,最重要的是感官,而感官最深層次的來源是文化注入。文化注入后通常就有身份融入、場景融入和心情融入。
需要高度文化注入的商品,技術固然也有上升的空間,但一定是有限的,也必須是有限的。比如諾基亞苦心十年維護的奢華品牌Vertu,最終以裁員千人,賣給北歐私募股權公司EQT VI而告終。手機技術的上升空間是無限的,即使賽揚處理器貼滿寶石,也無法在計算能力上趕赴4核,電子產品與奢侈品定位注定是個悲劇。
反過來說,你永遠都不會見到Gucci宣傳自己的皮包拉鏈所用的鋼強度如何比LV好,圍巾采用的布料防水系數和針腳密度如何高。同理,國家對白酒有其標準(即GB/T20821),你何曾見到白酒廠商拿其中的一些系數做宣傳重點?更不會看到卷煙以吸阻適中,含水量低為賣點吸引消費者。
而身份融入、場景融入和心情融入又是什么?身份融入不但是用戶自己的融入,也是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同時又反過來增強了使用者的身份融入。一個人抽出萬寶路或駱駝,給你的第一映像的微妙不同,甚至是潛意識的差異,都是一個百年企業的用功和努力。場景融入是一種場景想象植入,一群設計大師觥籌交錯,你會覺得非皇家禮炮不可;一群俊男靚女在酒吧歡慶,你會覺得有芝華士才過癮。心情融入是心情類比想象植入,比如由于電視或電影等情節的潛移默化,讓你在有心事的孤寂夜晚,想想點一根煙,看煙氣裊裊升起,這便是一種心情融入。
所以,煙、酒以及奢侈品,消費者在消費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多的產品帶來的精神享受,是一種情懷,而且消費者甘愿為了這種情懷而掏錢。所謂“在商言商”,如果在這個行業里,沒有把品牌附加值的提高作為重點,很容易會被趕出講情懷的“文化朋友圈”。
(二)“高舉低打”的策略
前面我們提到的“高舉低打”是一個傳統的奢侈品品牌運營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由上至下,上為綱下為目,上為體下為用。
首先,“高舉”在于一定要打造一個足夠高的明星,比如LV要每年舉辦春夏秋冬流行趨勢發布會,展示自己傲立于時尚界的想象力,趨勢把握能力和設計能力。
其次,一定要挺得住,高端的產品(明星)絕對不能自降身份當你在提高到特定位置的時候,你也可以試試我們的副線產品。在奢侈品中,副線產品是一種同行的品牌管理辦法,比如:Emporio Armani之于Giorgio Armani,MIU MIU之于Prada,D&G之于Dolce&Gabbana,DKNY之于Donna Karan。這個辦法好在保持品牌間的聯系,但又不會把金字塔頂的明星拉低身價,給消費者一個努力跳就摘得到的蘋果。總的來說,設立副牌的意思是“我是做高級成衣的(高位),但是我也重視年輕化的低價位市場(低打),畢竟年輕人才是未來,如果發展的順利話,他們還有潛力培養成購買我高級成衣甚至是高級定制的死忠”。按理說,用主牌撐門面,借助副牌狂賺錢,這是奢侈品牌心照不宣的事實。但副牌不論多么賺錢,一旦功高蓋主,影響了塔頂明星的定位,也會被砍掉。當年很多國人一度認為D&G就是Dolce&Gabbana,風頭大大蓋過主線品牌,年銷售額超過4億歐元,但最終在2012年被關掉。由此可見,奢侈品巨頭在維護品牌上的原則是以建設百年品牌利益為先的,因為塔頂要是沒了,塔基就是一盤散沙。
第三,靠低打賺錢,用擠出效應完成市場占有。這里可以舉一個另類的例子,ZARA實際上是一種另類的高端:
在選址上,它的店址都開在最繁華最高檔的Mall里,只選最好的地段開店,不懼與世界頂級品牌正面交鋒。在紐約,ZARA選擇的是第五大道;在巴黎,ZARA 選擇的是香榭麗舍大街;在上海,ZARA選擇的是南京路。
在設計上,它是一種仿高端。ZARA自己的發言人也說“ZARA是快速時尚品牌,它不是原創者,而是應對潮流的快速反應者”。ZARA設計師的身影永遠出現在米蘭、巴黎、紐約等各大時裝周上,他們在尋找靈感、復制創意。ZARA的“偷師”,令諸多時尚界巨擘忿忿不平。LVMH就曾表示:“ZARA可能是最具創新意識的企業,但同時也是最具破壞性的。”
在價格上,它的定位覆蓋了中檔前后的區間,又有高水平的設計、運營做支撐,所以它的“擠出效應”非常明顯。國內,在它覆蓋下的美邦、利郎、佐丹奴、七匹狼、以純、森馬、真維斯等快消時尚品牌紛紛關店減產,反省自身。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李保芳也說,“2016年的‘茅臺現象’并不能代表經濟形勢的好轉,并不能代表白酒行業都和茅臺一樣;困難的企業還很多,就茅臺鎮的企業而言,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很困難的,就包括超過2000噸、3000噸規模的比較大的,幾乎都是停產狀態”。這話說的很是實在,這些停產的實際上就是被茅臺低打“擠出”的傷兵。
三、煙草企業要學習的地方
一是要高度重視自己的商譽度,對品牌的理解要深入,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應當在其中斷層或隨意更改。要維護自己的品牌,就不要做出一些模糊的游離在品牌形象之外的產品,這對品牌是一個極大的傷害。
其實茅臺集團也不是永遠都在成功,如當年的茅臺啤酒和茅臺干紅。茅臺啤酒2000年11月在貴州遵義斥資2.4億元建成年產10萬千升的生產線,實際上,投產10年整個生產線的產能還處于半開工狀態,到2010年全年銷售也僅為5萬千升。而在2010年,啤酒三巨頭中產量最少的燕京都已經突破年產500萬千升的大關;茅臺干紅是茅臺集團在貴州省外投資的唯一一家企業,但上市十年了,知名度依然很低,銷售也靠茅臺專賣店搭售,買茅臺白酒送干紅。茅臺受到認同是生產白酒的工藝,茅臺白酒以高粱和小麥釀造,和啤酒的大麥、啤酒花,干紅的葡萄釀造工藝根本不搭,也沒法產生品質聯想,這類產品的失敗是必然的。可以說,這樣的產品不但沒有增加品牌好感度,反而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茅臺高端醬香白酒的形象。
二是要完善自己產品階梯,穩定明星產品。比如茅臺(飛天)價格絕對不能垮,中華(軟)的行情絕對不能低,這是萬眾矚目的高端。產品的系列應當設計成一條讓人攀登的金字塔,塔尖是金光閃閃的最高榮耀。如果塔尖垮了,那還有什么攀登的必要?這也如同游戲升級一樣,每一次努力都會升一次級,會得到一份獎勵,不斷地正反饋會更加激發人的斗志。
三是要高度重視品牌的文化注入。如果文化注入只是在商品外殼上印上好看的圖案,那我們未免把品牌維護想的太簡單了。有一些卷煙品牌的歷史已經夠悠久,也不缺乏故事。如果我們每一代煙草人不斷添磚加瓦,為品牌城墻增高一米,那么中國煙草品牌終將具有高度的品牌城墻,強大到足以不懼任何外國卷煙品牌帶來的沖擊。(上接昨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