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煙民在線公眾號 “如果中國市場上每包卷煙增加1元人民幣的從量消費稅,吸煙人群將減少1370萬,340萬人的生命將得以挽救,同時,政府收入將增加649億元,總額將增至2351億元。”曾經,中國煙草稅研究專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胡德偉給出這樣一組數字。
吸煙有害健康早已成為公共常識,但是中國依然是煙民最多的國家,約有3.5億煙民。正因為如此,中國被200名全球NGO代表授予諷刺性極強的“臟煙灰缸”獎。“頒獎詞”竟然是:“寧要漂亮煙盒,不要公民健康”。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民間代表關注的還不過是淺層次的煙草包裝問題,即使中國的香煙盒上都印上“骷髏頭”、“污染的肺”等嚇人的標示,也未必真能阻遏煙民們吞云吐霧的誘惑。因為這并未觸及控煙的關鍵所在。控煙,最終落實到政策實踐層面才有意義,比如”增稅控煙“這個政策,是否合理可行呢?
增稅控煙,從理論上講確有其合理之處。無論從價還是從量,增稅將提高煙草消費的成本,增加煙民們的負擔,從而抑制煙民們的吸煙欲望,從而達到控煙目的。而且,國際上卷煙平均稅率約在65%-70%,中國的卷煙總稅率約為40%。從和國際接軌的層面講,還有20%以上的上調空間。但是,控煙是個涉及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不是理論推演就能完成的。
在中國,煙草行業是一個高稅利行業,2016年煙草行業全年實現工商稅利10795億元。在一些煙草大省,比如云南,煙草稅收對當地財政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更不用說,煙草行業奉養了數百萬人和衍生了相關的附加產業鏈條。所以,控煙的癥結在于體制內的無可奈何。在煙草財稅之利和公眾健康之間,公共政策只能選擷漸進的控煙舉措。這種公共博弈雖然充滿次優屬性,但也是國際社會普遍的選擇。否則,全球各國不是控煙而是禁煙了。
而且,稅收手段也不是萬能的控煙手段。染上煙癮的人,是一種意識上的強迫性誘惑,有些人對于增稅和香煙價格高企反映并不敏感,起到的控煙效果不會好到哪里去。不僅如此,增稅提高煙價,反而可能會激發煙民們嗜煙的逆反心理。
所以,利用財稅設計和價格手段調控市場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市場和公眾消費心理之上。否則,是沒有多少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不客氣地講,雖然煙癮不像毒癮那樣,但在戒斷的生理機能和心理基礎上,并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如果說染上毒癮會讓人不顧一切地吸毒,染上煙癮的人同樣會不顧一切地吸煙。一包煙增加幾塊錢的稅收,又如何能讓煙民們自律控煙?除非增稅達到極高的地步,如一包普通的煙,稅額高到幾百元,也許能夠讓普通煙民忘煙卻步,剎住吞云吐霧的欲望閘門。不過,稅務調節到了如此極端的地步,還不如行政的禁煙令來得痛快徹底。
因此,增稅控煙的手段在中國很乏力,因為煙草在中國不僅有著體制內難以擺脫的財稅依賴,還有滲透社會民生的文化屬性。因為前者,控煙的財稅手段不能過緊,必須保持收入和控煙的寬松平衡;由于后者,香煙已經成為普通人人情禮節的生活方式,更無法施以稅控的手段加以干涉。
說到底,控煙需要產業政策的更新、煙草行業的升級轉型、財稅制度的流程再造以及國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組合拳的方式才能實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