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姚講姚說課堂公眾號報道
煙草行業新品沖浪一波高過一波,市場上新品呈現可謂眼花繚亂。
當大家都在為新品開發樂此不彼之時,我們不凡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么而出發?
也就是說,各煙草企業全力以赴地做產品,各商業企業不斷推新品走向市場,這些動作目標是什么?
這個一定要搞清楚。
否則,忘了當初自己因何而出發,結果不僅僅是新產品表現不佳,而是整個系統坍塌,再挽救就為時已晚。
畢竟,品牌是行業共同的財富。塑造一個品牌需要長年累月,毀一個品牌只需旦夕。
做新品是為了品牌培育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
可捫心自問一下,現在多少企業做新品是為了品牌培育?
更多的是在做新品而新品而已,實現所謂擠占市場、實施差異化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為什么呢?
對于商業企業,有培育品牌的義務,但未必有培育品牌的責任。在稅利重壓之下,更看重哪個產品好賣,哪個產品能夠提結構。至于品牌培育問題,那只能另當別論了。
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培育品牌義不容辭,自家品牌自家愛??芍肋@一點,但未必就能有這個意識和能力。
看看現在開發新品,多少新品與品牌之間的關系?
有的甚至不搭調,甚至遠離了消費主流市場,遠離了消費主流群體。
有人可能會說,在戰亂時期,活著才是硬道理。
對于小企業小品牌而言,姑且可以原諒??蓪τ谝恍┐笃髽I大品牌,也一哄而上,就不可理喻了。
畢竟,這是短期行為,也許會一定量的表現,但傷害的是品牌。
對于大品牌,那可是大傷害!
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中華品牌開發一包諸如神秘花園、天天向上、樂途、戰神產品,那是什么感覺?
消費者除了驚猝之外,還是驚猝!
最后,那些政務消費主流群體會怎么想?
為了不跟那些小鮮肉混為一體,自然慢慢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那中華品牌命運隕落只是時間問題了。
幸好中華沒有這么做,更不會湊這種熱鬧!
這也是中華品牌常青的根本所在。
但這里不是說,強調一個品牌一個包裝一統天下就一定對了。關鍵是你的品牌定位與產品之間的關聯度。
做產品還是做品牌?
在營銷領域,做產品還是做品牌,一直存在兩大學派,相互之間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做產品學派的人相信,每一次營銷戰役最終的贏家,必然屬于那些更好的產品。
由此類推,產品學派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一個公司的營銷計劃,重點就在于突出其產品的特點、優勢,讓它從一堆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說的有沒有道理?
說的很有道理。
試問一下:誰是最好的涼茶?
答案毋庸置疑,王老吉。
誰是最好的咖啡?
當然是星巴克。
誰是最好的智能手機?
答案顯而易見是iPhone。
因此,按照產品學派的觀點,如果你想成為王老吉、星巴克、iPhone之類的市場領袖,就需要開發、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或者服務,并聘請最好的廣告代理機構,替你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說明你的產品比其他品牌的產品更好。
既然產品學派說的有理有據,為什么還有人會相信好品牌勝過好產品?
消費者的心智認知
問題的關鍵在于消費者的心智認知。
心智認知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一旦一個人對某個品牌形成了強烈的認知,那么,這種認知就不會輕易地被改變。
要想制作出比星巴克味道更好的咖啡,這并非不可能。
但是要想在消費者心目中營造出一種比星巴克更好的認知,卻沒有那么簡單。
實際上,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星巴克將來干點什么蠢事。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行業內的老大,無需自吹自擂,因為消費者會自然地認為,市場老大就代表著最好的產品。
否則你把自己的產品吹得天花亂墜,消費者也未必會買賬。光靠你說自己是最好的,也并不讓人覺得可信。如果一個品牌真的如它自己所說的那么好,消費者自會反問,既然如此,為什么你不是市場老大?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更好的產品會贏得市場。
從這個角度而言,所有的消費者都是屬于產品學派的。
很多人會說,在他們購買產品的過程中,品牌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力。
他們唯一在意的,只有產品的質量。
但事實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以觸屏智能手機為例,毫無疑問,蘋果的iPhone是觸屏智能手機領域的市場老大,在美國一直引領市場。三星進入這個領域也很早,如今成為行業第二。
這個時候,亞馬遜再推出它的Fire智能手機,不管它的產品有多好,在這個行業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所以,為什么亞馬遜Fire智能手機的廣告做得如火如荼,潛在消費者卻無動于衷呢?因為他們的心智早就被兩大品牌——蘋果的iPhone和三星——占據了。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一旦形成消費者心智認知,其它產品再想占據,就變得困難了。
今天,與大家交流的是,在行業新品不斷推陳出新的背景下,請不要忘了自身品牌在消費者心智認知。更不要忘了,做新品是為了維護品牌,延續品牌生命周期,不是破壞品牌的,縮短品牌生命周期。
在經濟下行,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家日子都難過。
在這個時候,更顯一個企業家的定力和清醒認識,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怎么去做的問題。
否則,每個人都很努力,很敬業,不斷做新品,最后卻無意傷害了品牌,甚至毀了品牌,那叫得不償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