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曾幾何時,在報業黃金時期,特別是閱讀都市類報紙儼然成為眾多讀者不可或缺、融入日常的生活習慣。讀者經常抱怨的是報刊又加了花花綠綠的一大疊的版面,廣告篇幅也隨之增多了。到如今,許多報紙“瘦身”減版了,不是專門的廣告版面,已經難得見得大幅廣告,甚至于相當多的報紙直接停刊停辦了。
北京的《京華時報》的發行量曾一度穩占北京早報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覆蓋率達100%,2010年更是進入全球報紙發行量百強行列。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份報紙,還是于2017年1月停刊紙質版了。上海的《東方早報》也一直改變不了虧損的局面,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每一次報紙的停刊事件都是對中國報業的一次沉重打擊,紙媒報業哀鴻遍野,行業如虎尾春冰,危機重重。
為了應對行業危機,中國報業協會于9月6日組織召開“中央有關新聞單位及新聞紙廠商市場信息交流座談會”。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出席并講話,指出“近期新聞紙價格上漲,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新聞紙價格的上漲,使得一些報社付出更高成本,形勢非常嚴峻。”在新聞紙大幅提價導致經營成本抬高的壓力之下,行業領軍大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也在呼吁保持新聞紙價格的穩定。
整個傳統報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大多數的經營凄凄慘慘,如履薄冰。行業步入危機,導致危機發酵的競爭對手是誰?是居高不下的新聞紙價格,導致生產成本過高,難以為續;還是電子新媒體的興起,諸如新聞app風行,火力全開壓制住了紙媒?
自身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為續,相對而言只是肌膚之痛。消費群體迅速轉向電子新媒體,傳統紙媒閱讀者急劇流失,少人問津,才是傳統報紙行業的徹骨之寒。電子新媒體的興起壯大,才是傳統紙媒的致命競爭對手,才是傳統報業行業危機的根源。
商場如戰場。發現敵人,找準對手,才能有下步的對策:分析敵我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運籌帷幄,克敵制勝。凜然自省的《東方早報》主動作為,師敵之長技以制敵,學習電子新媒體的速度快、容量大、互動強等長處,結合自身紙媒傳播制作權威性、真實性及深度性獨特優勢,另辟蹊徑,轉型新媒體,專心致力于澎湃新聞,力圖在移動端吸引和留住讀者。
任何行業和處于領導地位的品牌在其市場發展上,關于找準對手這一點是一樣的。只有最致命的對手才能從正反兩方面為自己提供最實際的參照,最清醒的思考。
傳統卷煙行業的競爭對手既不是國內日趨嚴厲的控煙環境,也不是個人健康意識的提高導致消費群體的減少,而是新型煙草制品,尤其是電子煙的興起,才是傳統卷煙最大的競爭對手。忽視與漠視這個對手,才是行業危機產生的根源。
新型煙草制品,特別是電子煙將是煙草企業和品牌的新的利潤來源。據行業媒體報道上,英美煙草公司表示,2017年由于公司新型煙草制品銷量的增長,預計公司下半年的業績處于增長態勢。國內也不乏睿智的企業和品牌瞄準對手,緊跟競爭對手新型煙草制品,特別是電子煙的發展。2017年7月26日,已經擁有中式卷煙經典品牌“黃鶴樓”的生產企業湖北中煙公司決定部署“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瞄準國際新型煙草制品發展新動態,專門成立新型煙草制品研發機構,分別成立了重大專項工作領導小組、首席專家及其工作團隊,以夯實湖北中煙在行業新型煙草制品“第一梯隊”的地位。國內煙草行業重量級的工業公司云南中煙、湖南中煙、上海煙草集團也邁步新型煙草制品的開拓,籌建專門的新型煙草制品研發部門;甚于于某中煙公司已經具備自生產電子煙成品的技術能力。
找準最致命的競爭對手,其實也意味著必須首先認清自己的優勢,理性定位自己的劣勢,才能積蓄力量擊打致命對手的弱點,戰勝對手。
俗語云:“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越來越多的傳統產品面臨新興產品的競爭,稍有不慎即可導致一個行業的危機,找準對手才能應對行業危機。國內卷煙企業和品牌一旦找準對手,學習競爭對手,積極開拓電子煙等新型卷煙制品市場,推出優質產品,“惟堅韌者可出彩、惟深耕者可生存”,才能占領更為廣闊的市場以應對行業危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