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公眾號報道 直到現在,在大多數人眼里,煙草看起來都還是一份輕松到爆的活兒。
原因很簡單,因為外界對于煙草經常是充滿圍觀的熱情而又缺乏基本的常識,還要裝作不屑于顧。就像那些鍵盤黨一邊在網上狂噴眾泰山寨保時捷,有辱泱泱中華的大國形象,一邊私下里意淫如果哪天買臺SR 9一定要換全套保時捷車標,好方便自己去釣妹妹。
然后,煙草又從來不講自己的困難,不講自己的辛苦,不講自己的貢獻,“埋頭干活”的結果就是有苦自知,“有苦自知”的結果就是有苦自知。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所謂專家、無德媒體一再地反復地無所畏懼地消費煙草,用“吸煙有害健康”對煙草搞道德綁架,拿煙草的低調隱忍來亂噴抹黑。
1
話說中國煙草在很長一段時間圍繞銷量增長、結構提升保持了持續而穩定的發展,讓外界有一種理應如此、不過如此的錯覺,選擇性忽視了煙草自身的努力,以及高增長基數所必然帶來的高發展風險與高發展壓力。
隨著“需求拐點”的到來,特別是控煙“片面化、絕對化、擴大化”的過激傾向所形成的負面制約,再疊加上消費需求、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深刻調整,卷煙消費的衰減在過去兩年非常突出——吸煙的場所、吸煙的頻率、吸煙的數量,都在不斷減少——這“三個減少”,不敢說“人禍”,但肯定不全是“天災”。
雖說卷煙消費的減少并不以煙草的主觀努力為轉移,煙草的產業倫理在于“維護消費者利益”,“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就是保證消費者買到更高品質、更低危害的卷煙制品,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卷煙,正面競爭外煙品牌,防止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
可總有些人覺得煙草的稅收貢獻像是隨手撿來的一樣,他們一邊道貌岸然地要求“全面禁煙”,賣力地攻擊煙草行業,壓根兒不顧忌自己是不是在禍國殃民;一邊又對煙草的稅收貢獻指手畫腳,多了就說你是了為保護體制,少了就說體制有問題。
當然,在國家財政困難的時候,需要煙草的挺身而出,煙草也做到了義無反顧。這幾年,煙草行業真是憋著一股子勁兒,銷量也好,結構也罷,直至最后結算出來的稅利,那都是煙草人一點一點擠出來,一點一點爭出來,一點一點省出來。用傅園慧妹妹的話說,“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
你知道讓一個只能吃兩碗飯而且已經吃了兩碗飯的人再吃一碗飯,有多難,有多難受嗎?!
2
煙草被攻擊由來已久。
那些人原來還只是世界無煙日的前后跳出來鬧騰鬧騰,刷刷存在感,順便提高自己的道德指數,這種一本萬利的好事兒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
后來移動互聯網技術愈加成熟了,有了微博、微信這樣的發聲平臺,低廉的傳播成本和便捷的傳播條件,再加上大量無德媒體的推波助瀾,讓“唯恐天下不亂”搞成了“攪混一池清水”,從陳腔濫調到斷章取義、嘩眾取寵,這些所謂的專家們把大家伙兒真的騙得好辛苦。
另一個讓煙草無可奈何的是,我們的某些國際性大都市,除了房價早已趕超英美之外,在“全面禁煙”上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用官方的語言就是,“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行動堅決、效果明顯”。嗯,同治理霧霾,解決食品安全,抑制過高房價這些功成必不在我的事情相比,換作你我也會優先選擇“全面禁煙”。
只是苦了那些煙民,連最基本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尊重和保障。
我有時候都在想,當那些外國友人們到這些城市,在機場,在高鐵站,在CBD……看著那么高大上的建筑,卻連個基本的吸煙場所、基本的吸煙設施、基本的吸煙條件都沒有,他們到底會說“good”,還是說“shit”!?
3
前段時間,我嚴肅認真地去看了《薩利機長》,老道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幾乎沒有用任何技術性的特技效果,卻在立體交錯的鏡頭和角度之中,讓我們看到了薩利機長面對千鈞一發的緊急時刻所展現出來的職業精神。
當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薩利機長在面對NTSB質詢時,當他講出那句“我們做了本職工作而已”,那份自信,那份從容,那份淡定,我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我不喜歡當英雄,我只是盡本分。
可現實是,“盡本分”的煙草人在大部分時候連一句公道話都得不到,那種被貼標簽然后被輕視被無視被鄙視的感覺,遠遠要比薩利機長是大眾的英雄卻被NTSB一本正經質疑要掙扎要痛苦要擰巴。怎么說呢?就是你明明助人為樂,卻被當事人倒打一耙被“碰瓷兒”。
作為煙草人,你必須承受別人強加給你的人格分裂。一方面要依法行事、盡職履責,維護消費者利益,保證國家財政收入,這些大家一直在用心做的事情并沒有也很難得到真正的認同,另一方面“吸煙有害健康”被別用有心的人別有用心地搞成道德原罪,你做得再多做得再好卻換不回一句基本的公道話。
而且這樣的狀態,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很久很久。
對于此,我一直的觀點是,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要隨波逐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