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煙花三悅公眾號 從2015年底,上海的茅臺經銷商爆出800元的低價,到2016年下半年實現驚天逆轉,市場零售價重新站上千元大關。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以此為標志,茅臺重新奪回了高端白酒老大的絕對地位,成為成功轉型的白酒企業。
資料圖
自限制三公消費以來,陷入低迷的茅臺加快以“工程營銷”、“情感營銷”、“服務營銷”等九個方面的營銷轉型,不僅將政務消費的比重從30%降至1%以內,并且將主要消費群體定位在全國超過1億的中產階層,包括大眾消費、商務消費、家庭消費和休閑消費。在消費群體擴大的同時,茅臺采取包括春節控貨、按月發貨、處罰竄貨經銷商、取消承兌匯票、董事長總經理走訪市場提振信心等控量手段,在積極傳遞市場信心和重大利好的基礎之上,將強大的品牌和品質優勢發揮到了新的層次。
這一切都還原出一個“饑餓”的茅臺,不僅是市場上的供貨饑餓,還包括自我變革、營銷轉型、消費革新的全范圍饑餓。
“饑餓”的茅臺重新煥發了活力,贏回了主動,三悅的理解其中有幾個關鍵的點——第一,傳統需求快速衰減下的寬松投放稀釋了茅臺的緊俏度、價值感,通過一段時間的收緊投放,不僅有效降庫存,同時持續傳遞了收量提價的信號與信心;第二,筑底企穩的茅臺沒有止步于價格回升,讓經銷商重新賺錢只是第一步,和經銷商一起轉型去更廣闊天地爭取更大作為,是一個配套而又更為關鍵的動作;第三,用價格的合理化與品質的排他性去鎖定消費者,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自己有能力消費茅臺,也愿意消費茅臺。
茅臺在過去兩年走過的路,給了中華以及中華們以極大的鏡鑒,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不可以,而是怎么辦,怎么辦更好。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能不能給中華松綁?作為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渠道成長的助推器,客戶盈利的安全繩,中華的國煙地位來自于歲月的積累,也形成了歷史的沉淀。在長期性的寬松飽和之后,通過整體面上的松綁,來營造出必要的氛圍,讓中華有意識有針對性的收緊投放的龍頭,維持穩定的價格體系和盈利水平,保證必要的價值感和稀缺性。同時,在渠道和終端兩個環節,都需要適度擺脫對中華的依賴,要培養好中華身后的第二梯隊,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的品牌生態,未來不管是結構保證還是盈利支撐,都不能總是指望更不能等中華出了問題才病急亂投醫。
在這個大的前提下,重中之重就是中華饑餓感的自我激發。這就需要中華放下包袱,俯下身子,輕裝上陣,需要中華淡化指標,優化狀態,美化口碑——三悅把它理解為四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維度和環節。
一是投放的收放自如,投放左右狀態,狀態影響口碑,口碑決定命運,中華過去的成功建立在過硬的品質以及過硬的調控之上,這兩年在調控上被動了一些,現在需要找回合理的節奏感。二是消費群體的擴充,要在開源上下功夫,茅臺的轉型源于政務消費向個人消費的切換,順應了中產階層的消費升級,中華的切換難度要大得多,但又必須走這一步,走好這一步。三是傳承創新的平衡,寶馬有一句很special的廣告語,經典是創新的定格,創新是經典的傳承,從大中華、中華5000的市場表現看,中華的創新遠不及傳承,不妨向國際大牌學學套路,民族品牌也要有世界眼光。四是營銷的轉型升級,中華肯定不是賣出來的,但中華的營銷又多少有些過于無為而治,與渠道、與經銷商、與消費者不同緯度、不同層次的聯結似乎都還有一些欠缺,總有優越感之上的距離感。
這需要的是,一手抓基礎,一手抓狀態,兩手抓,兩手硬。
前幾天看到了中華雞年紀念版的“廬山真容”,老實說有點PS出來的山寨粗糙,這肯定不是不負責任的黑中華,雖然我們感受并體諒中華在巨大歷史包袱下勇于嘗試的勇氣,卻也失望于中華一再地不過如此,不僅讓外界不斷地有失所望,也讓中華越發地謹小慎微而又裹足不前。其實,包括之前的中華(金中支),小范圍、階段性地炒作起來,甚至于保持相當可觀的溢價能力都沒有問題,可看不出能成氣候,看不出風尚引領,看不出趨勢潮流,而這才是中華所應該做的,也是中華所應該達到的高度。
往大處看,中華是整個產業的旗幟、標桿和風向,更是鏡子和濃縮,所以我們對中華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產業的期望,中華的“饑餓”就是產業層面“稍緊平衡”。只有緊起來,調控才有效果,狀態才有基礎,發展才有保證。
一位茅臺的普通經銷商認為,如今茅臺的價格漲起來了,但身為茅臺酒經銷商和系列酒經銷商,緊缺的不僅是茅臺酒,更缺的是深耕市場的能力和服務消費者的意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