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報道 近日,比亞迪一不小心搞了個頭條。
事情的經過是,網上流出一則比亞迪公司的內部通知,通知稱“從13號起,所有非比亞迪的車都不準開進比亞迪(生活區和廠區)。13號開車進入保安不會攔截但會記錄在案,后續不準升職加薪。14號仍在開車進入會連帶追究領導責任。停在園區的比亞迪車也請在此之前開出去,否則會用叉車叉走。人資劉總每天會向王總匯報此信息,以上請一定嚴格遵守。”
雖然比亞迪后來發布聲明,是因為比亞迪各園區停車空間有限、且園區目前主要規劃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位,剩余可供燃油汽車停放的車位數量不多,與出入園區的燃油車數量極不匹配,造成園區內停車不便、交通擁堵的現象,車輛亂停亂放的情況也時常發生,極大影響了正常通行,引起員工抱怨和來訪客戶的不滿,所以才出臺的這個政策。
這個解釋完全是欲蓋彌彰嘛!難不成比亞迪的停車場停比亞迪就可以多停幾輛?這豐田、大眾、福特什么的就要多占停車的地兒?只停比亞迪就可以保證暢通?簡直是侮辱我們的智商。你就明說,吃比亞迪的飯就必須買比亞迪的車,多好?
從大家的反應來看,對比亞迪員工只能開比亞迪這個事兒的關注和爭議主要集中在:
一來比亞迪目前的質量和口碑還不算太好,設計和品牌也不夠高端,還在從山寨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艱苦轉型當中。如果是奔馳、寶馬、雷克薩斯要求自己的員工必須選擇自己的品牌,估計大家就沒這么吐槽,多半是流著口水羨慕不已。同樣的道理,如果華為要求自己的員工用華為手機,估計大家也會是一片叫好聲。
二則比亞迪對所有員工搞了“一刀切”,不是鼓勵而是強迫員工必須選擇比亞迪。倘若只是鼓勵員工優先選擇比亞迪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但是強迫必須選擇而且還帶有“不準升職加薪”的懲罰性措施,就很容易激起比亞迪員工乃至外界的反感。就像董小姐要求格力員工必須使用格力手機一樣,引來的也是一片口水。
單就支持不支持比亞迪,雙方看起來都很有道理。支持者覺得這是最起碼的要求,“自己的產品都不相信,別人憑什么買”,買自己的產品是“懂事兒”,很多品牌都有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反對者認為這種規定過于武斷,缺乏對員工的基本尊重,而且要做也應當從管理層開始以上率下,還需要配套的措施,從使用者的角度用用別人家的產品也不見得是壞事兒,有利于“知己知彼”。
要說比亞迪把這事兒搞得這么被動,主要是搞急了一點,搞粗暴了一點,把“潛規則”粗暴地拿到了臺面上來。
這倒是讓三悅想起來,前些年也有好些品牌要求員工必須選擇自己的產品,做法過激一點的甚至還會不定期地到辦公室檢查煙缸里剩下的煙蒂,上下班路上也隨時抽查兜里面掏出來是不是其它品牌。雖然懲罰性的措施并沒有像比亞迪這么極端,但如果被檢查出來別人家的產品,批評的意味肯定是有的,本來很個人的行為也會因此而無比尷尬。
對于類似做法本身三悅不想去做評價,“理解但不贊同”應該是更具共性的看法,真正讓三悅關注的是這種“硬性要求”背后的“極不自信”,以及“問題到底在哪里”。
就拿比亞迪自己來說,假設比亞迪做到了和大眾、別克、豐田、福特“一個水平”,還需要硬性規定只能開比亞迪?還需要提醒自己的員工你沒有開比亞迪?三悅不知道這條規定出臺之前,比亞迪停車場里面非比亞迪品牌的汽車有多少,又到底是哪些品牌?三悅也不知道比亞迪的高層有沒有真正去關心、去了解、去分析為什么員工不選擇比亞迪,去選擇這些品牌?三悅更不知道這種硬性規定之后,比亞迪員工因此會對自己的品牌是愛多一些,還是無奈多一些?
就像格力員工每一次打開自己的格力手機,一眼看到大BOSS的面容,到底是很親切很幸福,還是很緊張很郁悶!一個品牌,一個產品,如果連自己的員工都不愿主動選擇,不愿主動消費,這特么是一件多么悲哀,多么可笑的事情。
三悅堅持認為,責任心的內核是榮譽感,員工的責任心來自于對企業、品牌、團隊的認同以及由此而來的榮譽,而不是洗腦式的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制度加強。當你在飛機上,在高鐵上,在各種非工作場所的公開場合,看到那些奔馳、寶馬或者可口可樂、西門子,還有波音、阿爾斯通的員工意氣風發地穿著帶有品牌LOGO的服飾和行李箱,充滿自信地向外界亮明自己的身份,毫不掩飾他們內心的那種自豪感,你一定會相信他們是由衷地熱愛自己的企業、熱愛自己的品牌、熱愛自己的事業。三悅更相信,這些企業也一定不會規勸自己的員工必須選擇自己的產品,因為他們自己的產品本來就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比亞迪要求員工只能開比亞迪沒有什么對與不對,只要比亞迪員工不以比亞迪為榮就卵用沒有,反之以比亞迪為榮的員工不用任何要求也會主動開比亞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