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公眾號報道 早前時候,我推送了200元給品牌成長打開的那扇門。一些朋友質疑是軟文的套路,但里面其實有幾個很關鍵的點可以反復咀嚼,一是結構提升被推著走的趨勢,增長的壓力會讓主觀上的意愿和動作都更加強烈,結構提升有設計出來、規劃出來的味道在里面;二是價區歸核化會進一步提速,消費的便利性與經營上的逐利幫助整數價位快速成長起來,會長遠的價格梯次化管理奠定基礎;三是大宗產品、大眾產品的設計原則,重要的是多數人接受而不是少數人喜歡,審美的普適性決定產品長線生命力。這些,既是推動200元價位成長的基本面,也是對新價區設計的參考系。
所以,我“接二連三”地從200元說到300元。
先來說那個讓大家都很痛苦卻又繞不開、躲不掉的問題——普一類的市場價格到底理順沒理順,甚至于有沒有可能理順——這是一個看似無聊然則十分現實的問題,盡管大家為了理順價格付出以極大的努力,消費者也對提稅后的價格有更多的認知和容忍,但面對擰不“緊”的貨源投放,長期的寬松飽和讓市場價格很難撐得起來,品牌只能用補貼式促銷來挽救零售戶經營積極性和經營效益,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更好的變現。
這也回答了為什么促銷效果越來越弱,而依賴性和副作用越來越大。換一個角度,也提示了在新價區做文章的必要性,一頭對接上消費需求的變化,另一頭承載起零售戶盈利的責任。以新價區的建立,來推動提稅之后價格體系的進一步整理和歸檔,并不是簡單的事后補救,而是用更積極的態度和方法來扭轉價格執行的不到位,這一步做好了甚至可以推動新一輪的品牌升級,對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和創新也是積極的豐富。
再說外部環境的切換對高端市場的影響,以及中華對核心價位的碾壓。從去年開始,高端市場就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減檔降速,需求的減弱迅速反映為高端市場的增速放緩,我們所習慣的增長方式、增長節奏都難以為繼,高端市場不再是那個躺著掙錢的時代,大部分品牌只能“打醬油”刷存在感。
往下走一點,中華所在價區的市場板結,在過去幾年的目標壓力倒逼下愈演愈烈,基本上都是“1”+“1”的結構,除了中華這個“1”,其余品牌往往只能在局部、區域和細分有所斬獲,并且基本上都集中在本土市場。而且,品類的屬性和外部的環境,決定了中華很難像茅臺那樣主動完成從名牌到民牌的轉向,也決定了其它品牌很難借此承接到原來中華的消費群體,所以也就一些細支煙能夠階段性的小有斬獲。
這就意味著,繼續盯著高舉高打這條路,繼續迎著軟、硬中華的強項,不僅僅是事倍功半,也難有更大作為。
最后探討如何用300元來對接消費需求升級。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確認“兩個沒有改變”,一個是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沒有改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旺盛而強烈,真正的挑戰是煙草本身的價值邊緣化;另一個是高端化、結構規模化的發展方向沒有改變,總量一段時間的向下走不可逆,會進一步放大和強化結構提升的節奏與步伐,結構問題就是生存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在這樣一種大的的背景下,有足夠的市場價值、成長空間和結構冗余的300元價位形成了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品牌成長之間的一拍即合、一呼百應,消費升級和需求增強帶來的300元口糧化,為價區的規模化和品牌的成長性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與作業機會,300元早已不是那個看起來結構高但實際上容量小、成長性差的補充型價區,現在不是動不動手的問題,而是慢一步就步步被動。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小天子”和“紅方印”以及后來的“百年濃香”都有對300元價位的肇始和啟蒙,高峰的時候也干到了一年大幾萬箱的規模,而且大家在產品形態上也多有大膽的嘗試,傳統粗支,異型包裝,短支爆珠,等等。可惜的是,這一切都在提稅順價之后戛然而止,價格的被動制造了處境的尷尬,價格順不起來,品牌也就緩不過勁兒來。
積極一點來看,相當于給300元的重新啟動打開了新的時間窗口——如果說上一輪的市場切入,還多少有一些無意識的本能反應,還屬于不抱太大期望的無心插柳,那今天的300元價位就需要一些全力以赴、敢想敢為的勁頭,或許就是最后價值升級的機會——從提稅順價之后的品牌動作來看,行動快的品牌已經嘗到了甜頭,打開了局面。比如說,黃鶴樓、寬窄、天子,不斷加碼300元價位,搶占300元價位先機。
在這個意義上,所有對未來保有企圖心的品牌,都需要一點“不強300元不長遠”的抱負。
PS:最近,行業層面進一步收緊了產品準產和市場準入,特別對細支煙、短支煙、爆珠煙明確了結構上的要求,預計會對300元價位形成新的刺激和激活,300元的大戲徐徐開場。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