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你沒看見‘禁止吸煙’的警告牌兒?”
“那不就是做做樣子嘛!哪個餐廳不這樣啊?何況這是包間兒,沒人管吧?”
“北京的控煙條例六一起就開始執行了,這么明目張膽的,小心監管部門來罰你咯!”
“控煙條例?還有罰款的?北京這么大,他罰得過來么?”
在和一個發小兒吃飯的時候發現,北京控煙這件事,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咱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吃著飯抽著煙,何況,其它人了。同時,也呈現出一連串問題:但凡中餐館(以中小型餐館居多)都有吸煙的,且煙民都會無視“禁止吸煙”的警告;沒人勸阻和監管。
餐廳 無煙不歡之地
中國人,深得飯桌文化之精髓,不管什么事,放在飯桌上,就是好辦。而且,煙酒必是保留項目。點一支煙,倒一杯酒,感情好像就拉近了。這種現象在中小型餐館更是多見。盡管現在北京的餐館都會貼著“禁煙吸煙“以及寫著舉報熱線的警示牌,但是煙民朋友們都會忽視掉。甚至,店主們也是默認吸煙現象的。吸不吸都有理,怎么解決?不如讓我們看看友鄰日本是如何做的吧。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中禁煙情況最差的,但是它有很多禁煙方法卻是很科學的。
日本吸煙區
日本中央政府考慮到全面禁煙對服務行業的影響,允許臨時設立吸煙區,但要明確標注可吸煙的區域,防止未成年人和孕婦進入。像餐廳,都會標有“禁煙席“和”吸煙席“。更重要的是集體吸煙場所都有相應處理設備,不會污染周圍環境。這樣不僅能給人們一個適應和緩沖的階段,還不會制造出大量的二手煙。此法是不是比國內不能設立“吸煙區“的禁煙方式更人性化?發達國家尚是如此,我們為何不可?
舉報熱線 沒什么卵用
北京12320舉報熱線咨詢員日均接百個投訴,其中違法吸煙情況最多的不外乎寫字樓、辦公樓、餐廳、商場和超市。
那么,問題來了。
12320舉報熱線的背后是什么?或許只是個數據,如此而已。那這舉報熱線存在又有什么意義?
“北京12320熱線在受理違法吸煙投訴舉報后,會按流程及時轉辦給執法部門,并按照‘誰辦理、誰反饋’的原則,由執法部門在規定時間內檢查處理,并及時給投訴人回復。”這便是“北京12320熱線“微博給生心疑惑的筆者的真實反饋。
幾點問題:
一、日均舉報電話上百,那么,熱線咨詢員如何辨別舉報消息的真偽?
二、辨別為真消息后,那么執法人員是否要上街治理?
三、12320相關網站沒有曝光臺之類的舉報結果,很多市民根本不清楚這么一回事兒。
四、區區一數據,又怎么給人警示?怎么利于控煙?這戒煙熱線不只是增加人工成本而不見成效,簡直是浪費納稅人的錢么?
并且,據報道,大多數舉報人,根本就是未勸阻便打了舉報熱線的。
那么舉報,又是為了什么?
不爽他人吸煙?怕吸入二手煙?還是真心為了北京控煙?
想來想去,這個舉報熱線,完全是忽悠人的存在吧!
要想讓舉報熱線變得更利于北京控煙,那么或許可以這樣:
一、記錄舉報人手機,快速核實消息。
二、在網站設置“曝光臺”,予人警示。
三、分析各區縣舉報情況,抓“重災區“來治理,真正做實事兒。
四、熱線工作人員到社區宣傳,在居委會的配合下,具體宣傳至轄區范圍內的每一樓每一戶,讓群眾了解北京市控煙條例。
監管執法 到底行不行
北京現有1000多名監督執法人員,長期上街執法不現實,執法成本太高。
而違法成本過低,也讓人心存僥幸。50元的罰款,豈止太輕?如果可以合理降低執法成本,適當提高違法成本,是否會有一些起色?這里不得不說說香港。雖然香港禁煙經驗不能完全照搬,但是值得我們學習。香港全面實行禁煙,違者最高罰款港幣5000元;把煙蒂扔到地上或垃圾筒內,罰款港幣1500元;把煙盒等垃圾丟在地上,最高罰款港幣25000元及入獄6個月。 如此高昂的違法成本,讓人想抽都不敢抽!
香港吸煙區
另外,徹底監管能否成為一種常態化現象,且引起社會反響?筆者想到以下幾點:一、執法嚴格。只有執法嚴格才會讓違法事件變得不可通融。中國是個關系社會,關系人脈大于一切。如果執法嚴格程度凌駕于關系人脈之上,那么便不會出現找關系去疏通解圍的情況了。只有這樣,法規條例才有其有效性;二、公民意識。公民有守法意識,人們才會自覺地遵守控煙條例;三、群眾力量。群眾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即社會大環境。只有形成了這樣的力量,才會讓違法者無處可逃。北京有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借鑒:就是公交車前門上車,后門下車。推廣實施幾年以來,這種現象已經常態化。如果有人主動去違反,就會遭來旁人的白眼和勸阻,這就是群眾力量。若是周圍所有人都沖你白眼,勸阻你,嫌棄你,那這吸煙的人,還好意思去抽么?
控煙協管員 協助管理而已
北京市計劃近期面向社會招募控煙協管員,控煙協管可負責舉報、也可協助控煙監督執法人員一起出警。(6月14日《法制晚報》)
協管員,這詞出現的頻率有點兒高:交通協管員、治安協管員、城管協管員、社區協管員、工會協管員、婦聯協管員……唯一的相同點在于,他們沒有正式編制,都是臨時工。
政府控煙,卻讓臨時工來效勞。看來,執法部門又進入執法“倦怠期”了。而且重要的是,協管員,只是協助管理而已,很多人都不把協管員的話放在耳朵里。另外,協管員,并不負責罰款,而是負責舉報和陪同出警。
換個角度,如果北京真的想把控煙進行到底,真想充分發揮控煙協管員的作用,那么,與其只許“舉報”,不如也可以去“記錄”、“拍照”、“開條”且“罰款”。適當給協管員的權利加大一些,這樣不僅讓他們有一份責任感,還會有一種使命感。“協管”也會真正地起到“協助管理”的作用,讓北京控煙的腳步越走越穩。
“家法”為何狠于“國法”
吸煙的人往往在家里是不吸煙,他們或是去陽臺冒一口兒,或是開著抽油煙機匆匆抽一根兒。為什么呢?因為大多數人還是很在意家人,愿意給家人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所以,不管有沒有“史上最嚴”控煙條例一說兒,煙民在家都會遵守家法,因為,他們是主動不抽的。這便是一種習慣成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時,他們也是愛著自己的家人,為家人寧愿忍耐不能吸煙之苦。
如果在公共場所,煙民們也能有這樣的一種習慣,那北京縱然是不需要這般“紙上最嚴”控煙令。
“控”vs“不控”之惑
煙民說,你控煙條例侵犯了咱們吸煙的權力,你侵犯私權!
痛恨吸煙的人說,你讓我吸二手煙,涉足了我的底線!
控煙的說,控煙條例都出臺了,你還抽,找罰呢?
大多數人說,你出臺控煙條例就萬事大吉了?你怎么管?
控與不控,有什么區別?“控“只是個條例,給大家看的。實際上,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紙面上的”控”和實際中的“不控“。北京沒有做到全城控煙,就是政府的不作為。就拿城管來舉例,城管執法從來不真正地去管理。而只是靠邊停車,就能把那些小販嚇得一溜煙兒跑沒影兒了。當完成了任務,車子越開越遠,小販們便又嘰里呱啦的出來了。這樣的“表面功夫“,又有什么意義?控煙,難免不落此俗套。
控煙想要真正地去“控”起來,那么就要堅持,就要言出必行。在中國,立法不難,執法難。政府出臺政策不會經過民眾的認同,民眾也沒有發言權。而之后的執法卻不像立法一樣順利,因為民眾并不買帳。而香港,每次出臺或是修改政策條例,都會引起社會的軒然大波,因為民眾會參與其中。而政策落了地,民眾們又齊心協力地去遵守,這就是我們同別人本質上的不同。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控好煙。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民自覺,齊心合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控煙條例”不再成為夭折的嬰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