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領導參閱》 玉溪,這個滇南邊陲小城,自然流露著專屬“云煙之鄉”所有的點點痕跡。
路邊的卷煙零售攤點星羅棋布,隨意走上幾分鐘,都能輕松邂逅一家。剛剛才擦身而過的行人,不經意間就從口袋露出煙盒一角,“紅塔山”的字樣依稀可見。沿著紅塔大道一路向東,縱然兩旁有綠蔭成林、鳥語花香,都無法遮掩住空氣中彌漫的淡淡煙草味。
腳步在一塊“山高人為峰”的題字石碑前放緩,坐擁身后的便是在中國煙草版圖中重要一極的紅塔煙草集團。煙草主業的壟斷優勢,讓其多年來產生高額利潤,也讓紅塔集團締造著一個多元化投資的非煙帝國。
紅塔煙草集團是參與非煙資產投資運作最早、投資脈絡最為龐大,經驗最豐富的地方系煙草公司,也是中國煙草企業里探索多元化投資的一個極好的地方樣本。
2016年6月16日,玉溪市商業銀行在其網站發布公告,宣布自2016年6月25日起,該行正式啟用新名稱——云南紅塔銀行。
很顯然,“紅塔”這個名頭,不是誰都能用的。從玉溪市商業銀行更名到云南紅塔銀行更是昭示了其背后的不平凡。
多元化投資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紅塔集團最早涉足煙草以外的多元化投資可以追溯到1993年。截止到2012年4月,紅塔集團多元化投資企業共有65家,累計投資額168.16億元。65家企業中,全資企業8家,控股企業15家,參股企業42家。投資涉及領域:能源、交通、金融證券、煙用輔料、生物制藥、機電建材、酒店物業。
紅塔集團董事會在2001年時的宏偉構想是“10年內再造一個無煙帝國。到2010年紅塔集團對非煙產業的投資將達到300億元左右,與煙草主業的總資本相等,在未來9年內,紅塔集團在非煙產業的投資每年將以20億元的速度增加。”
在2001年將紅塔實業公司改名為紅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紅塔集團前身)前后,紅塔集團的多元化投資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地為閑置資金尋找出口,而是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快紅塔的發展。但那個階段仍多被外界評論為“左沖右突的盲目多元化”。當時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底,紅塔投資的投資額已超過340億元,但資本回報率僅為5%左右,其中,投向酒店業的60多億元資金,幾乎全部虧損。
據2006年清產核資統計,云南煙草多元化投資項目跨15個地州、50多個縣、十多個行業,大部分項目處在無人管理、無人過問、無人說得清的狀況。多元化項目投資混亂,管理薄弱,回報率低,形成了大量不良資產,有些資產甚至危及和影響到主業資產。
紅塔集團的多元化發展路徑是煙草行業多元化發展路徑的一個縮影。伴隨著煙草主業發展,煙草多元化經營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90年代初,煙草行業起步探索多元化之路,為企業分散風險、增加收益、安置富余人員創造了條件。但此時,多元化經營目標不明,責權利不清,產業領域雜亂不成體系,經營規模弱小沒有競爭力,總體投資回報率極低,多元化陷入低水平、低效能、低收益困境。2000年前后,行業多元化產業進入大規模拓展時期,經營及投資領域涉及加工、商貿、農業等幾十個行業,從省級、市級乃至縣級都是多元化經營的主體,雜亂無章,多元化經營水平的低下、管理出現混亂,人才儲備短缺、投資理念模糊、經營觀念淡薄、多元化經營目標不明等諸多問題。2005年,煙草行業多元化進入清理整頓,整合優化階段,為強化多元化企業的管理奠定了基礎。
截至2008年底,煙草行業多元化企業的數量由1600家減少到600家,全行業基本完成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基本完成不良資產的處置,基本完成列入清退計劃的多元化企業退出的工作目標。多元化投資分散的情況明顯改變,投資層級明顯壓縮,多元化資產質量明顯改善。
從國際煙草巨頭的發展來看,煙草企業進行多元化投資是一種趨勢,是煙草行業發展要求使然。隨著《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施行,國際控煙運動不斷深化,政府與民間的控煙共識高度一致,煙草業的生存發展越來越嚴峻,在一些發達國家,煙草產業已表現出夕陽產業的特征。煙草企業要持續發展,轉型并實施多元化戰略是一條成功的出路。
國際煙草巨頭的成功,為中國煙草多元化之路提供了借鑒。特別是當下,面臨控煙環境的加劇和品牌傳播空間的收縮,在國家提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背景下,煙草行業自身實際情況也決定了要走多元化之路。然而,如何確保國有資本的增值保值,煙草企業的多元化投資要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所謂煙草多元化投資有所不為,是指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投資、重復投資。在過去多年的多元化投資實踐中,煙草企業就吃過這方面的大虧。旅游產業發展前景看好,大家都拿錢出來蓋酒店,結果,因缺乏熟悉業務的管理人才,酒店經營不善,大部分陷入了虧損困境。房地產熱了起來,煙草企業又踏進了房地產業,卻遭到了國家的房地產調控。不少企業只顧及短期效益,看到本行業一時發展平穩或者無大利可圖,就急于追逐毫不相關的高利潤行業,結果得不償失。一哄而上,缺乏必要的引導和長遠的規劃,投進去的錢難免“打水漂”,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2016年4月28日,在全國煙草行業多元化投資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局明確了新形勢下行業多元化投資的新定位、新變化。要努力推動行業多元化投資實現地位、角色、管理方式、觀念、布局的轉變。要按照“深化改革、整合優化、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指導方針,以改革為導向促進機制完善,以整合為手段集約存量資產,以優化為原則把握增量投入,以提升為目標增強發展后勁,以創新為動力驅動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提高多元化投資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
云南紅塔銀行的成立,無疑是走出了新時期煙草企業多元化投資的一步亮眼之舉。
再造紅塔金融帝國
很顯然,“紅塔”這個名頭,不是誰都能用的。2015年10月15日,云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了《玉溪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暨玉溪市商業銀行更名為云南紅塔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體方案》。會議指出,籌建紅塔銀行,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與國家煙草專賣局合作的重要成果。
一個城商行的增資擴股和更名,要由省委來決定,足見此事對于云南有多重要。云南省委省政府希望,該銀行能“為滇中經濟圈建設提供金融支持”“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金融服務”。
2015年3月,云南省政府研究制定組建紅塔銀行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協調推進紅塔銀行組建工作。
2015年5月1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煙草專賣局達成組建紅塔銀行共識,確定合和集團作為紅塔銀行的主要投資人。
2015年12月21日,中國銀監會云南監管局批復同意玉溪市商業銀行更名為云南紅塔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日完成工商營業執照變更,6月25日完成系統更名,正式啟用云南紅塔銀行名稱。
在云南紅塔銀行的三大煙草股東(合和集團、中煙云南省公司、中國雙維投資)里,最具有實質意義的,應該是第一大股東云南合和集團。
合和集團是云南煙草系統輔業資產重組后誕生的巨頭,其股東為云南中煙公司、紅云紅河煙草集團和紅塔煙草集團,涵蓋了原屬這三大集團的140多家企業。截至2015年底,合和集團資產總額1102億元,凈資產848億元,營業收入65億元,利潤總額46億元。
按照其“做強金融產業、做精配套產業、做實基礎產業、做穩酒店地產業”的工作思路,資產規模占據了1/3的金融產業,處于合和集團的首要地位。其主要的金融資產,包括控股的紅塔證券、紅塔創新投資、云南新興投資等多家金融企業。此外,合和還參股了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國信證券、太平洋保險、華泰保險、云南信托等眾多大型金融企業和云南白藥、云南旅游、昆百大等上市公司。
不過,此前它都是以小股東身份參股銀行,沒有控制權。如今成為紅塔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就意味著,合和集團將獲得一張重要的銀行牌照。不要小看銀行牌照。俗話說,銀行是百業之母。沒有銀行提供信貸支持,其它行業無法做大做強。
所以,紅塔銀行,會讓合和集團以及煙草系統真正在云南金融業擁有超級話語權,真正實現“做強金融產業”。而合和集團,未來要打造成金融控股集團,勢必還會在保險、資管、融資租賃等多元金融領域有進一步的動作。總之,在紅塔銀行輕描淡寫的更名背后,煙草系與合和集團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