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日,被譽為“無煙訴訟第一案”的大學生李華狀告哈爾濱鐵路事件,由北京鐵路運輸法院作出判決。法院要求鐵路局在相關列車上拆除煙具,取消吸煙區。
2017年6月,因在普通旅客列車上遭遇二手煙,大學生李華(化名)將哈爾濱鐵路局(2017年11月更名為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賠購票款102.5元,同時要求取消有關站臺及該趟列車內的吸煙區、拆除煙具,禁止在上述區域吸煙,并賠償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元等。
車廂連接處設有煙灰缸。原告供圖
新京報記者對當事人進行了采訪:
對話
新京報:遇到這個事情時你剛高考完,當時在火車上有沒有跟吸煙者交涉?
李華:沒有,當時在車廂連接處吸煙的人很多,而且一撥兒接著一撥兒地換人。
新京報:怎么想到要起訴鐵路局?
李華:很多人在公共場合吸煙,對這種事不以為然了。高鐵已經禁止吸煙,普通火車為什么不可以呢?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二手煙對人也有危害。
……
解讀
法律無明確規定,鐵路局為何被判擔責?
記者查詢發現,2014年1月1日起頒布實施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在高鐵車廂內或其他列車的禁煙區域吸煙,按照違法行為的情節和后果,對吸煙行為人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處罰;對吸煙導致列車火災等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但上述規定并未提出普通列車需全程全面禁煙。此前,在綠皮火車車廂連接處,設立吸煙區的做法較為常見。在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法院為何認定鐵路局設吸煙區違反承運人的義務,需承擔責任?
法院表示,根據《鐵路旅客運輸規程》規定,承運人要確保、維護車廂的良好環境,列車設置吸煙區、擺放煙具所默許的吸煙情形發生,必然會導致車內環境質量降低。盡管列車連接處通風條件相對較好,但吸煙散發的煙霧有彌漫性,會飄散到車廂內都,滲入到車內裝飾器具,這就降低了列車整體的空氣質量,影響旅客乘車環境。
其次,鐵路局張貼在列車的安全須知明確記載“禁止在列車各部位吸煙”,表明該列車沒有指定吸煙區域,是全車(包括車廂連接處)禁煙。這意味著乘該次列車的旅客應在各部位遵守禁煙規定,鐵路局作為承運人有義務對吸煙行為予以勸阻,而鐵路局設置吸煙區、擺放煙具行為與上述安全須知內容相矛盾。
對于鐵路局提出“我國有3億吸煙者,提高服務質量應體現在對上述人群進行疏導而不是全面禁煙”的觀點,法院認為,吸煙是吸煙者的自由和權利,但這種權利不是絕對的、無邊界的。列車是相對封閉的公共空間,當權利發生沖突時,需考慮權利在法律價值體系中的位階。
本案中,旅客身體健康不受侵害的權利應高于吸煙者的吸煙權益,司法裁判需通過對個體自由和權利的限制來實現社會利益的平衡。
筆者看到新京報記者對當事人的采訪的部分對話和對該事件的解讀,引發了筆者的思考……
第一:那個女孩說“當時在車廂連接處吸煙的人很多,而且一撥兒接著一撥兒地換人。”由些可見,吸煙區對于乘坐普通列車的煙民來說是剛需,有很大的受眾群存在。
第二:鐵路局提出“我國有3億吸煙者,提高服務質量應體現在對上述人群進行疏導而不是全面禁煙”的觀點,這個觀點很客觀,很人性。控煙不是禁煙,3億的吸煙者不是一個小的群體,一味的打壓,不給他們一點喘息的機會,不是一個明智之舉。首先吸煙區均在車廂連接處,相對是比較通風的,對車廂影響不大;再者普列速度較慢,吸煙者乘車時間較長,控制吸煙有難度。
第三:法院所說的“旅客身體健康不受侵害的權利應高于吸煙者的吸煙權益”,這點不是太認同,這兩種權利都應該得到保障。因為這兩者明明可以不矛盾的,只需要把吸煙區做的規范一些,封閉性好一點,將吸煙區與非吸煙區很好的隔離開來,再將衛生工作做到位,并且用高科技的設備把吸煙區和非吸煙區的過度區域的空氣很好的凈化,這樣就可以保障煙民正常的吸煙,又能讓非吸煙人群免受二手煙的困擾。
判決要求取消吸煙區,網絡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有人說:“維權本沒有錯,但是我們應該考慮具體環境。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的火車,煙民們如何忍受得了。況且吸煙能夠在相對封閉且漫長的環境里緩解情緒焦慮,如果焦躁的情緒得不到疏解,恐會引發更為惡劣的事件。狀告鐵路局是無理的,那車上如果有人高聲喧嘩,而自己又沒有膽量跟其對峙,是否也要狀告鐵路要求全列禁言;如果有人帶了花,而你對花過敏,有人吃泡面而你又聞不得,是否要全列禁花、禁泡面?”
也有人說:“因為動車禁煙,普列也要禁煙,這個質疑邏輯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情況并不相同。如果一味強調自己有被動吸二手煙的可能,要求徹底廢除煙民吸煙的權利,其實已經超過合理的限度,侵犯了煙民權利。對鐵總來說,在普列設置吸煙區,可以說是人性化的管理。
還有人說:“事實上,普列車廂真正濃重的氣味,根本不是煙味,而是以腳臭為主,夾雜著方便面等很多氣味在一起的,非常難聞的臭味。就算你花很大的成本,雇很多的列車員,把禁煙的問題解決了,這些氣味也是禁不掉的。普列該不該禁煙,禁煙是否重要問題,只有經常去坐這種車,感受感受滿車廂臭味與怪味,才能真正有所體會。否則,無非博個眼球而已。”
看到這些,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公共環境的好壞,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熟輕熟重,站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都希望環境越來越好,這個環境,不是禁了煙就能徹底改變的,是方方面面的努力。反生理的行為不能提倡,一味的在煙草上做文章,而忽視其它的方面,就讓人不禁覺得對煙民有失公平,對大眾有些敷衍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