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攝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近年來,行業堅決扛起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主動服務和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大局,用努力、責任和真情,發展富民產業、深化鄉村治理、解決群眾難題。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批批民生項目,不斷改善著幫扶地區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擦亮了“國煙幫扶”金字招牌,繪制出一幅幅助力鄉村振興的奮進畫卷。
心有所往,行有所至。2024年5月7日,煙草行業鄉村振興工作培訓班在紅色熱土、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舉辦。國家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行業直屬單位鄉村振興工作負責同志、國家局定點幫扶地區和對口支援革命老區掛職副縣(區)長、駐村第一書記及幫扶縣竹山縣、竹溪縣、紅寺堡區、興國縣相關部門共計130余人參與此次培訓。
幾天的培訓安排充實,既有典型示范分享,也有現場考察體驗,學員們在這里收獲了“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鄉村振興工作“第一手材料”,積累經驗、啟迪思路,將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分享經驗拓思路
古樹、河谷、土房、中藥材、茶園等“沉睡資產”被激活,田園變游園、民房變民宿、產品變商品,昔日的“空心村”華麗轉型“網紅村”;向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興業態、樹品牌,延展當地蜂蜜資源產業鏈,打造解酒蜂蜜水特色飲品;完善服務勞動者的“愛心驛站”,積極搭建推動縣級人力資源、就業市場和人才服務整合對接的“零工驛站”,拓展與鄉鎮、社區、企業網點、供銷智能便民服務驛站的合作模式;依托豐富的水能、太陽能等資源,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努力把當地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來自湖北十堰竹溪縣、竹山縣和寧夏吳忠紅寺堡區鄉村振興工作者的交流內容,樸實生動、貼近現實,舉措因地制宜、行之有效,成效有目共睹、令人振奮。他們清晰的思路、務實的態度、周詳的思考,引發了學員們的充分認同和熱烈掌聲。
以竹溪縣鄂坪鄉黃花溝村為例,他們依托傳統農耕產業優勢,運用系統思維,通過整合農村集體資源、打造專業團隊、開展市場運作等多種手段,成立村級運營管理公司,盤活閑置資源,建立強農帶農機制。
新增就業崗位25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鼓起“錢袋子”;招募市場主體為“合伙人”,不斷延伸和擴展產業鏈,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取暖”……在村級公司經營管理下,2024年村集體資產總值將達到300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可達30余萬元。
“有幸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我深切感受到這里民風淳樸,有發展經濟、爭當先進的強烈意愿,但產業基礎薄弱、小農分散種植客觀現狀也不容忽視。如何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竹山縣棗園村第一書記吳迪介紹。
立足當地實際,駐村幫扶工作隊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依托本地優勢資源選擇主導產業,在完善原有“蜂蜜產業”配套設施的基礎上,穩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把“幫扶輸血”逐漸轉變成為“村內造血”,力爭把棗園村打造成為“小而精、精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辦;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村里的事,大家一起干。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當地群眾逐漸成長為“家鄉美”的參與者、“庭院靚”的建設者、“產業興”的帶頭者,成為推進經營鄉村、發展共享經濟、激活各類經營的重要力量。
培訓班上,發言代表圖文并茂,一件件深挖鄉村發展潛能的生動案例精彩呈現,為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路徑、新模式。
久久為功促振興
此次培訓班舉辦地興國縣,與煙草行業的情誼源遠流長。
11年來,國家局傾情傾智傾力對口支援興國縣,5名掛職干部先后扎根于此。在煙草行業大力推動下,一大批金葉新村、水源工程、教育民生、國煙產業扶貧、黨建培訓等項目落戶興國縣,為當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興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此次培訓班,培訓期間專門匯報了國家局對口支援興國縣項目實施情況,并詳細介紹了事關公共服務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拓展消費幫扶、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等幫扶項目,全方位展示了在行業大力支持下興國縣鄉村振興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對口幫扶見實效,一枝一葉總關情。
11年久久為功,興國城鄉建設舊貌換新顏;水源工程有效提高農業灌溉和防洪能力;煙葉產業為鄉鎮財力和農民增收“助力加油”;民生教育項目照亮莘莘學子的前行之路;現代農業和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興國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黨建培訓進一步擦亮興國“紅色名片”;消費幫扶成為增加群眾收入的“聚寶盆”……來自煙草行業的全方位支援,讓興國縣發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厚度。
如山使命,凝聚民心民意;如海厚望,激發奮進動力。
“俯拾皆是收獲,細思回味深長。”學員們紛紛表示,幾天的培訓走訪,既是一次知識上的精準學習,也是一次難忘的修心之旅,滿目所見、所思、所感皆與鄉村新景、民生民情息息相關,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用好所學所得,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再建新功。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