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下,傳統零售終端在精益化經營方面的短板日益凸顯。雖然很多終端已經搭載了收銀系統、平臺軟件、雙屏機等設備,但一些零售客戶卻只局限于收集數據,缺乏對數據的有效分析,只重視銷售結果,忽視了銷售過程中進銷存數據的微妙變化,沒有將店鋪商品的品類生命周期與品類銷售策略相互鏈接和滲透,導致銷售額增長緩慢,客單價不高、坪效和人效低。
筆者認為,運營好一家店鋪,除了掌握品類營銷、品類組合搭配、商品陳列、消費者行為學等一些專業知識外,更要運用精益化經營思維,發現數據背后的秘密。以最基礎的“銷售額”指標為例,通過對這一指標的層層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經營中存在的堵點和阻點,讓經營更有的放矢。
總銷售額常常用來衡量店鋪經營的整體狀態,發揮“放大鏡”的作用;以銷售額為維度衍生出的“客單價、坪效、人效”等細分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店鋪人、貨、場三要素的配置效率,發揮“顯微鏡”的作用。通常情況下,“銷售額最大,成本最低”是經營的理想期望。事實上,隨著銷售額增加,成本亦會增加,要想提升盈利水平,就必須重視客單價、坪效、人效。
“坪效”等于銷售額除以經營面積,展現的是單位面積的生產力,可以助力我們深入了解店鋪銷售的真實情況?!叭诵А钡扔阡N售額除以店鋪人數,反映了店鋪人員的整體銷售能力高低與人員配置數量是否合理?!翱蛦蝺r”等于銷售額除以銷售筆數,反映了商品的消費價類定位、品類結構等情況。認真分析這三項由銷售額引出的細化指標,對于精益化經營大有裨益。比如,經分析發現坪效降低,則應從陳列不當、品類缺失、品類結構不合理、導購與需求不匹配等方面找原因。明確原因后,可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陳列、合理規劃客動線。
明晰指標背后的數據變化,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店鋪運營中需要改進的點,為快速調整經營策略提供數據化支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