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卷煙廠大堂,一面紅底祥云圖案的大鼓赫然醒目。這面大鼓既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是一段歷史的續寫。
時光回到2012年11月26日。這一天是上煙集團公司組建19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中華專線”正式投產的日子。時任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李克明擂響了標志“中華專線”正式投產的這面大鼓。
“中華專線”是行業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品牌專用生產線。自2008年11月奠基到正式投產,短短四年時間,“中華專線”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實現了系統化設計、精細化加工、智能化控制和柔性化生產,為“中華”品牌達成“百萬千億”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為“中華”品牌實現省際、國際“兩個跨越”奠定了基礎。
一面大鼓,記錄下“中華”品牌做精做強的歷史足跡,也見證著中式卷煙品牌全面崛起的奮進之路。
進入新世紀,走向世界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而接軌世界的中國煙草也看到了與國際煙草企業的差距。彼時,全國共有上千個卷煙牌號,但年均銷量不到3萬箱,而“萬寶路”一個品牌的規模就超過了行業36種名優卷煙之和。
2002年,懷有壯志雄心的“大市場、大企業、大品牌”戰略正式拉開了國產卷煙品牌做大做強的序幕。2003年,中式卷煙發展方向的提出,標志著中式卷煙品牌以自身特有的發展定位、產品風格、技術路線和文化內涵登上了國際煙草舞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手筆”的工商分開和聯合重組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從“做精做強主業、保持平穩發展”到“全面推進‘卷煙上水平’”,目光長遠的戰略引領生發出與時俱進的改革脈動。
與改革相配套,2004年,《卷煙產品百牌號目錄》出臺,加快推動行業品牌整合,提高品牌集中度。這一年,全國卷煙品牌數量從1049個減少至315個。有超過700個品牌從此成為歷史。
不過,對于志在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式卷煙品牌而言,“百牌號”仍然是一個階段性目標。2006年,隨著聯合重組由省內走向省際,《中國卷煙品牌發展綱要》中提出“10多個重點骨干企業和10多個重點骨干品牌”的概念,掀起了新的波瀾。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國家局提出了兩個“10多個”,但并未對哪些品牌在“10多個”之列作具體結論。事后來看,全國性重點骨干品牌的做大做強,既得益于政策這只“有形之手”,更得益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政策性宏觀調控推動品牌實現由小變大,市場化取向改革則推動品牌不斷由大變強。
2010年,“532”“461”的行業品牌發展藍圖浮出水面。“532”代表的是品牌規模,“461”代表的是品牌價值,不僅品牌規模要做大,品牌價值也要提升,這是行業第一次將品牌價值如此凸顯。
若干年后回看,“532”“461”的品牌導向有力地促進了大品牌、大企業的茁壯成長,這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大市場傳遞的力量,是“總量控制、稍緊平衡”調控方針釋放的效能,是生產力優化布局提供的引擎。
2013年,國家局提出“品牌要做大、規格要做精、價格要上揚”的要求,強調建立完善品牌規格創新淘汰機制,把保護好、培育好、發展好重點品牌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品牌競爭發展的市場格局。
2018年,對于煙草行業來講,是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國家局新一屆黨組明確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擘畫出新時代中國煙草的發展藍圖。
短短幾年,從“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到行業“十六字”方針,從進行“輪廓畫像”到出臺實施意見,從部署22個研究課題到形成“1+6+2”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從推動“三大變革”到建立“六大體系”,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由落子布局轉入精耕細作。
面對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下的高質量發展命題,“三大戰略”和中式卷煙依然是行業發展的主題詞,重點突出、集中度高的品牌發展體系和“136、345”品牌導向則成為新一輪卷煙品牌發展的引擎。
改革的“犁鏵”深刻地改變了品牌的“墑情”,中式卷煙品牌在改革創新中走向全面崛起。如今,中式卷煙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據99%以上的份額,成為絕對主角。在全球十大卷煙品牌中,中式卷煙品牌擁有7個席位,成為中國制造和民族品牌的一張響亮名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