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隨著營銷信息的泛濫,品牌紛紛玩起跨界營銷。通過不同產品、行業、體驗上的跨界,增加營銷內容和形式上的趣味性,制造沖突感,獲得強強聯合的品牌協同效應。
當時網絡上熱度較高的跨界現象有:
大白兔與美加凈合作推出奶味唇膏;百雀羚與喜茶聯合推出“致敬經典”的合作包裝,包括聯名款喜雀禮盒、喜茶會員卡、線下喜茶門店的特別菜單、茶飲的杯套;瀘州老窖推出酒味的香水;餓了么聯合淘寶推出“快樂肥宅服”;拉面說與999感冒靈推出“暖心雞湯”聯名禮盒……
后來,隨著跨界營銷成為潮流,越來越多的品牌參與進來,導致這一創意的泛濫。市場開發進入瓶頸期,跨界營銷暫時在市場上失去了聲音。
然而,跨界營銷作為能在短時間內為市場制造“驚喜”、提升產品銷量的創意方式,如果就此銷聲匿跡,實屬可惜。所以我們今日就為這一創意方式問診把脈,并為其找到后續發展的良藥。
跨界營銷≠強強聯合
在以往的認知中,兩個品牌的聯手營銷就是強強聯合,可實現1+1>2的市場價值。但真操作起來,就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創意方式高度雷同,消費者審美疲勞。當第一個烤鴨味道的唇膏、第一個奶糖味的香水出現時,會因“不走尋常路”引發市場關注。但是當越來越多互相跨界的產品出現時,消費者就會逐漸見怪不怪。品牌聯名所追求的“新鮮感”就會隨之消失。
其次,跨界產品所輻射的人群不一定是1+1≥2,或許是1+1=1。跨界品牌多為兩個行業的產品,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消費群體大多存在消費壁壘。比如使用香水的不一定是愛喝酒的,喜歡某品牌衣服的可能是單純因為其舒適,而對其聯名款上的動漫并不關注。如此情況下,跨界的產物不一定能同時符合兩個群體的消費需求。還可能會因為其“加價不加量”的操作方式,使得消費者放棄原本會發生的消費選擇。品牌可謂是費力不討好,徒耗資源與口碑。
第三,高質時代到來,市場呼喚“專業”。疫情影響下,品質消費時代到來,審美需求提升。人們想要更具有品質感的產品,而部分“頭腦一熱”的聯名款會讓人有這方面的擔憂。消費者在被跨界產品的新奇特吸引時,也要做好為其品質買單的心理準備。
第四,產品的使用、收藏、社交功能定位不清晰。精美的產品、正切中心意的兩款產品的結合、創意的方式,讓消費者在心動之余,總會想著買來收藏幾個。然而,同時,這類產品又大多量大價平,不具有收藏價值。同時,跨界創意所產生的話題度,也會因為“人人皆知”,而失去了話題度。尤其是對于不愛跟風的年輕消費群體而言,全面而單一的市場熱度,就意味著沒有熱度。
煙草跨界營銷需要“上水平”
條分縷析之后,知道了問題所在,跨界營銷就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繼續前行。在煙草行業,跨界營銷可從深研發、提價值、重體驗三個方向著手。
深研發。在簡單的1+1=2的跨界思維上,品牌要開發更多種研發方式。十年前,“國酒香”就以從煙苗跨界到市場跨界的全流程體驗方式做出了標準示范。十年之間,科技進步、消費思潮變化、市場需求也在日新月異,因此研發方式也要有明顯變化。品牌可從基礎的嘴棒添加、原料嫁接、包裝紙交融做起,盡量開發多種結合方式,給予消費者味道、包裝、感知、價值等方面的多維體驗。
提價值。上文已經提到,市面上已經有不少跨界產品因“量大價優”而失去了其天然具有的社交功能。因此筆者認為,煙草跨界的產品更適合做高端,成為高凈值產品。要更關注產品的社交功能,在收藏市場、商務場合、人生體驗上集聚力量。目標群體可以是高凈值、高教育的人群。跨界產品的價值更適合由高端市場向低端市場滲透,而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擴散。
重體驗。跨界的品牌不能把精力僅僅停留在產品開發上,還要做好后續的營銷服務。能被跨界產品所吸引的消費者,一定是對兩個物質或者其聯合產生的功能感興趣的消費者。在產品推出一段時間后,品牌可搭建橋梁,給予消費者、跨界的雙邊產品三方溝通的機會。從而培養消費粘性,提升市場忠誠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