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隨著行業“卷煙上水平”各項工作的逐步開展,各種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進行得可謂如火如荼,提到“貫標”這個詞相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有貫質量管理體系的,有貫環境管理體系的,有貫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還有“三標一體”,但筆者認為,管理體系的宣貫工作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哪種管理體系,都是以戴明模型為基礎的,也就是通常說的PDCA模式,即策劃-實施-檢查-糾正,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宗”。管理體系建立起來了,要想真正發揮其強大的功能,就必須在企業內部進行審核。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是企業為獲取管理體系運行的客觀證據、對管理體系本身進行獨立檢查并進行綜合評價,以確保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同時它還與管理評審和糾正預防措施并稱為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三大法寶”。那么,如何搞好管理體系的內審工作呢?
第一步:就是要合理編制審核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管理體系審核也不例外。一個好的管理體系審核計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主控部門在制定審核計劃時必須要根據受審核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職能、業務范圍來確定審核人日,有現場的必須安排現場審核人員,并綜合考慮往返路途的遠近,合理安排審核人員。有的部門可能人員較多,關鍵崗位的人員還有可能休假,如果涉及到的人員不在單位,其他人員是否能幫助審核組獲取相關記錄?這些都是編制審核計劃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二步:開好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首、末次會。
在這里筆者想強調一下,有很多同事認為首、末次會就是走形式,可開可不開,只要把審核結果公布一下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首、末次會是企業實施審核時,審核組成員之間、審核組與受審核單位之間以及受審核單位與管理層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對審核員以及受審核單位的一次特殊的“培訓”。首次會有利于調動審核組成員的積極性,使受審核單位的領導們更加重視審核活動,為后續審核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提高審核工作的效率。末次會對于受審核單位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認識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的良機。末次會對于關閉不合格項、整改觀察項和關注點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三步:嚴格對現場審核進行控制。
審核組應從總體上對受審核單位的生產現場、作業人員、設施設備、資源供應、后勤管理、辦公場所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查,正面要求證,負面要取證,一切以痕跡化的記錄為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忠實地填寫內部審核檢查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沒做到就是沒做到。由于是內部審核,審核員與受審核單位都是企業下屬的部門,而且審核員與受審核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是同事,而且絕大多數的從事管理體系工作的人員都是兼職,因此內部審核往往以相互交流、相互指導和學習為主,好的方面一定要提倡,不好的方面要把問題講透徹,同時一定要給出改進方案或建議,切記不可泛泛空談問題,回避解決方法,那樣只會讓受審核單位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第四步:正確認識不合格報告。
內部審核的目的是驗證管理體系在企業內部運行是否與標準相符,一次有效的內部審核需要有高素質的、有責任心的、有審核能力的審核員去實施。審核員的獨立性如果得不到保證的話,將會給審核工作埋下隱患。內部審核一般都不會開具嚴重不合格報告,但是一般不合格報告通常都是要開的,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大多數單位的領導都會這樣認為,不合格報告開得多了,說明管理體系工作沒做好,往往對具體工作人員進行責備。其實不合格報告數量多少與管理體系運行質量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做得好的地方可能審核組沒有看到,而管理上的缺陷、漏洞、失誤卻被抓住了。這種情況在審核過程中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審核的原則之一就是“正面求證,負面報告”,做的好的只是證明一下,做的不好的反而被拿到桌面上了。也正是基于此,管理體系工作常常被稱為是“遺憾的藝術”。正確對待不合格報告,就要對不合格產生的原因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科學、合理地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切實改進管理體系績效。
第五步:客觀、審慎地形成最終的審核結論。
審核結論是內部審核工作的最終結果,也是各種要素輸入后所產生的最終結果。一般來說審核報告以反映企業管理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為主,將企業遵守法規的情況、目標方針、文件控制、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人力資源配備情況進行綜合描述,最后對照審核發現進行綜合評價后形成的最終結論。這個結論對于企業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內部審核通過診斷,發現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的癥結,并與最高管理者、管理層、相關單位進行溝通,確保管理體系取得實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