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中國煙草》 福建作為全國優質煙區之一,其出產的煙葉品質優異,和福建煙區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高水平煙技員隊伍是分不開的。目前,福建全省共有煙技員3044人,41周歲以上的人員有1700余人,約占58%,年齡結構相對合理;大專及以上學歷占21.8%,技師64人,中高級工有2200余人,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相對較高。如何使這些經驗豐富的員工人盡其才,同時保證煙技員隊伍的穩定,福建煙區探索出了一條創新的體制道路。
有規有矩成方圓,管理有方
2009年10月8號,這天是有著二十多年工齡的老煙技員劉有財簽訂勞動合同的日子,他在長汀縣河田煙站工作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與在冊在崗員工一樣簽署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為此他還起了個大早去問“懂行的”親戚要注意哪些事項。
等到真正簽的時候,劉有財激動的心平靜了,因為他看到合同中各種條款規定清晰明確,人勞科的同志還耐心為他答疑解惑,他欣慰地笑著說:“說實話我也不懂這個合同有啥不同,只是煙草的同志告訴我可以一直干到60歲退休了。”
在福建煙區,像劉有財這樣的基層煙技員于2009年年底全部被納入崗位管理,與原先在冊在崗員工同樣簽署勞動合同,對于符合條件的聘用在崗人員還依法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合同,將沿襲多年等級色彩濃厚的“身份管理”變為了符合現代法制精神的“崗位管理”。
通過這一系列的煙技員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推動了煙葉生產管理水平穩步提高,另一方面使基層煙技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明顯增強,極大地激發了煙技員隊伍的工作熱情和動力。福建省煙草公司人勞處的季俊說:“現在我們的煙技員普遍反映,已經成為煙草這個大家庭里舉足輕重的一員了。”
在煙技員的招聘和日常管理中,福建省公司也制定了相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季俊介紹:“現在都是公開招聘煙技員,通過簡歷篩選、筆試、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選出各項綜合素質好的人選充實到基層煙站。整個招聘流程由公司領導親自牽頭負責,公開透明,避免了以前招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
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公司自主招收了5名大學畢業生到基層煙站工作;在改革較早的龍巖市公司,機關里將近30%的科級干部都有基層煙站工作經驗。
三明市局(公司)辦公室秘書小丁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后,直接分配到煙草站工作。回想當初,是否參加三明市公司招聘考試是小丁心中的一個結:“我當初想自己既沒有背景關系,學校也不是特別出名,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來應考,沒想到考試過程非常透明公正,考試成績都完全公開,不管考沒考上大家都心悅誠服。”正是得益于這種公平有序的競聘機制,加上小丁自己的努力,很快他就從基層煙技員的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市局辦公室的一支“筆桿子”。
有提有漲有保障,待遇留人
基層煙技員責任心和積極性如何調動,很重要一點是提高基層煙技員的待遇保障,解決后顧之憂,增強他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劉有財深有感觸地說:“我現在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家里還有兩個老人要奉養,我愛人種煙一年收入也就萬把塊錢,要不是我現在收入還可以,‘兩個人養六張嘴’的生活恐怕難以為繼,孩子上大學就更不敢奢望了。”
2009年福建煙草商業系統進行用工分配改革之后,在薪酬分配方面,從省公司到地市級公司都在向一線煙技員傾斜。三年以來,全省煙技員的工資每年近20%的速度遞增,一些學歷較高和技術較強的骨干煙技員的工資還有一定比例上浮。
隨著收入每年穩定增長,煙技員在工資待遇上已經逐步縮小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差距,與從事其他職業相比,收入的穩定性和增長的合理性,使得煙技員收入遠高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
按照《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除了提高工資外,福建省公司還積極為所有煙技員辦理保險,在傳統的“五險”之外,針對煙技員工作的實際情況增加了補充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提高了煙技員的生產生活保障,解決了他們生病和退休后的生活問題。
在工作生活條件改善方面,福建省公司更是投入巨資,新建、改建了統一的標準化煙站,按照人均40~45平方米的標準修建了公寓式宿舍。煙站還配套建設了食堂、體育活動室和閱覽室,為煙技員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劉有財說道:“我們住宿舍一直都不用掏錢,現在還可以免費看書、看報、打球什么的,那條件比過去確實好太多了,現在就是讓我走我都不愿意走嘍。”
煙技員的工作非常繁忙,像劉有財這樣的基層煙技員,農忙時每天一上班就騎著摩托車下到煙田中去指導煙農生產,中午利用煙農在家吃飯的機會集中走訪農戶了解問題,下午又撲到田里勞作,通常到晚上7、8點才能回家。由于現在有條件優越的食堂和宿舍,工作之余,食堂都有熱乎的飯菜,宿舍里也有可供飲用和洗漱的熱水,困擾煙技員多年的吃飯和休息問題妥善解決。
有進有出建機制,隊伍穩定
隨著老煙技員陸續到了退休年齡,如何保證老員工安心、妥善地退出成了各個煙區都面臨的問題。“這些老煙技員大多是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煙草行業,他們把一輩子都奉獻給煙草了,現在他們干不動了,從事基層煙技員工作體力不支,要有妥善地安置辦法。”福建省公司煙葉處副處長章文水動情地說。
劉有財自己也承認:“隨著年齡增大,有些體力活是有點跟不上了。現在我除了下鄉以外,更多的時間是在站里指導新來的大學生。”這就是福建煙區實行的崗位調整制度,即將部分年齡較大的煙技員從一線下田駐村的崗位調離,到煙站從事基建管理和后勤服務等工作;一些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煙技員則充當“老師”的角色,采用“傳幫帶”的形式輔導新招聘的煙技員盡快進入工作軌道。這樣,老煙技員在身體條件不足以跑煙區的時候仍然可以工作到正常退休年齡,從而得以納入社會化保障體系,避免出現老無所依的尷尬情況。
一方面是保障老煙技員妥善而有序地退出,另一方面,這些老煙技員退出之后的空缺由招聘進來的新員工填補。按照計劃,福建煙區每年引進一部分農科院校的畢業生充實煙技員隊伍,使煙技員隊伍呈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合理梯隊隊形。
由于近幾年制度不斷完善,待遇不斷提高,吸引人才加入煙技員隊伍不是問題,反而在退出機制上出現了一種跡象,由于目前幾乎沒有老煙技員主動退出,退休年齡集中容易造成人才斷檔和人員短缺。
因此,福建煙區也在研究合理的退出機制,將其編制崗位留給年輕的煙技員,使得這支隊伍真正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般穩定而又充滿活力。而完善的在職教育培訓班則保障了煙技員文化素質與時俱進,福建全省有超過48%的煙技員參加過在職教育,通過對農業技術的再學習,也讓年輕的煙技員在業務上很快能夠獨當一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