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東方煙草報》 低焦油卷煙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產品,要使行業低焦油卷煙品牌培育取得新突破,就必須加強技術和市場的對接。
怎么減害?如何降焦?科研成果如何轉化?近年來,鄭州煙草研究院攻堅克難,始終走在減害降焦最前沿。
“中式卷煙不同于外國卷煙,減害降焦要走自己的路子。”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院副院長謝劍平說。近年來,他主持開展了一系列減害降焦研究項目,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式卷煙特色的研究新路。
求減害,首先要知害。
卷煙危害性成分研究是一個內涵龐大的課題。“煙支經過燃燒,能釋放4000余種化學成分。”鄭州院煙草化學方向首席研究員、煙草行業煙草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惠民說,以現有的技術條件要想對這些成分進行精確檢測,難度很大,最關鍵的是難以在工業生產中作為參考。
但鄭州院從未將困難當做借口。
2005年,國家局“卷煙危害性評價與控制體系建立及其應用”項目下達至鄭州院,開始為行業減害降焦尋找主攻方向。2006年,卷煙減害技術研究又被列為行業九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在國家局科技司主持下,各科研院校、單位積極參與。項目組建立起了卷煙危害性識別體系和卷煙安全性毒理學評價體系,又采用改進的遺傳算法和無信息變量刪除法等多種數理統計方法,研究了國內外163種卷煙主流煙氣中毒性成分釋放量與毒理學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通過艱苦攻關,2008年,項目組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首次確定7種卷煙危害性控制成分,并建立起了有害成分與毒理學指標之間的量化數學模型,構建了卷煙危害性控制方法體系,成功解決了煙氣復雜體系危害性評價與控制難題,明確了卷煙危害性控制的主攻方向。
害已知,如何減降?
減害降焦,降焦是手段,減害才是目的。“焦油中的有害成分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當降焦達到一定程度時,采取措施對卷煙有害成分進行選擇性降低才是這個領域研究的突圍之路。”鄭州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尊權強調說。
在國家局領導下,卷煙減害技術重大專項組織了7個首席專家工作團隊,分別針對7種有害成分進行攻關,力求探明各有害成分的形成機理和影響其釋放量的因素,研發選擇性減害的方法和材料。
通過一系列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目前,鄭州院已經基本闡明氫氰酸和氨的形成機理,成功開發了選擇性降低氫氰酸和巴豆醛30%以上的技術,形成了以卷煙煙氣危害性整體降低為目標的原創性減害技術。
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又使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如何結合行業企業實際,推進技術成果在卷煙生產中的應用,使科研成果發揮切切實實的作用?
“國家局對此早有考慮。”謝劍平說。在成立7種有害成分首席專家工作團隊之后,13個試點品牌首席專家工作團隊也隨即成立。試點品牌首席專家工作團隊主要負責結合品牌實際,集成應用各類應用基礎和共性技術研究成果,扎實推進各個品牌危害性指數不斷降低。以紅塔集團(煙草)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該企業參與了卷煙減害技術研發,其技術在“紅塔山”、“玉溪”品牌卷煙的設計和生產中得到了應用,產品的市場表現強勁。
“若把2008年卷煙危害性指數定為10的話,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數據分別為9.7、9.3和8.8。整體上看,減害趨勢較為明顯。”謝劍平說,“減害降焦的最終目的是促成可以直接應用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減害降焦技術,讓卷煙危害性大幅降低,進一步確立中式卷煙減害技術優勢,培育具有較高知名度、市場份額較大、擁有減害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式卷煙品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