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卷煙上水平”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經典臺詞:“21世紀最缺什么?人才!”煙草企業要實現“卷煙上水平”目標任務,關鍵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特別是在用人方面要講究一點藝術,要擇長而用,讓各類人才成長成熟,為煙草企業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清代詩人顧嗣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詩人這里用了馬、牛、車、舟四種事物不同功能的比喻,說明了量才使用的重要性,只有擇長而用,發掘和使用他擅長的方面,作到人事相宜,才能人盡其用。在我國民間有這么個傳說:西鄰有五子,一子老實,一子機敏,一子失明,一子駝背,一子跛足。西鄰讓老實的務農,機敏的經商,失明的算卦,駝背的搓麻,跛足的紡線,結果全家人衣食無憂。由此可見,合理地使用每一個人才的長處,可以達到非常完美的效果。
說起用人之長,我們不能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把手下的有才之人放在合適位置上,構建一個最合理、最有效的組織結構,為實現“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李世民任用房玄齡為中書令,其職責是掌管國家的軍令、政令,闡明帝事,調和天人。這正適合房玄齡研究安邦定國“孜孜不倦”的特性,能提出許多精辟的見解和具體的辦法來。但是,房玄齡不太擅長決斷,對許多精辟的見解,卻很難決定頒布哪一條。于是,李世民便啟用善于決斷的臣子杜如晦。杜如晦雖不善于想事,但卻對別人提出的意見做周密的分析,善于決斷,什么事情經他一審視,很快就能變成一項決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于是,唐太宗就重用了他們二人,把他們倆搭配起來,密切合作,組成合力,輔佐自己,從而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房(玄齡)謀杜(如晦)斷”的人才結構。李世民啟用熟知歷史之興衰,通古博今,敢犯顏力諫的魏征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李靖文才武略兼備,出去能帶兵,入朝能為相,唐太宗就任用李靖為刑部尚書兼檢校中書令,正適合李靖才能的發揮。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共同主持朝政,取長補短,發揮了各自的優勢,共同構建起大唐的上層建筑。李世民也在各個賢臣的輔助下,把唐朝推向我國歷史的顛峰。
清代學者魏源曾說:“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所以,煙草企業要針對每一個人不同的長處分別加以不同的任用,必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人所長,是用人者的點石成金的妙方。隨著“卷煙上水平”總體規劃全面實施和有效推進,行業改革和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同時面對的壓力和挑戰也更為嚴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煙草企業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職工需要進一步提升理論素養、政策水平、領導能力和戰略思維,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注意挖掘人才的長處,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各類人才的作用,把煙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推動“卷煙上水平”,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煙草企業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的原則,切實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熱情支持、生活上真誠關懷,營造有利于優秀煙草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學習是一切進步的先導。人才的成長,須臾離不開學習。如今,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面對“卷煙上水平”的壓力和機遇,煙草企業要抓好人才的學習和教育工作,用人所長。要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煙草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使科學理論真正成為指導工作和決策的思想武器。要圍繞“235”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維護國家利益,維護消費者利益,牢固樹立“五種意識”,推動煙草企業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要完善人才學習考核制度,真正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堅持在學習中把握規律、探求真理,使自己變得更加充實、更加睿智。要努力增強學習力,不斷激發創造力,為推進“卷煙上水平”添磚加瓦,實現人才的價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