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深化企業改革,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卷煙上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年來,我們煙草企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不但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明確了方向,學到了方法,增強了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勇氣,增強了信心。但是,改革不是一躇而就的,它是一個循環漸進、曲折發展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為煙草企業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國有煙草企業要想真正實現在世界煙草行業當中成為行業翹楚,就必須要不斷繼續深化改革。
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增加深化煙草企業改革的緊迫感。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1984年,中央做出了關于推進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拉開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序幕。從此,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曲曲折折的過程。開始是簡政放權,以后是兩權分離隨包經營。黨的十四大以后,特別是從黨的十五大以來,由于一系列得大理論的突破,如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調整所有制結構的問題,對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的問題等,提出要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抓好大放小,有進有退,加快建立現企業企業制度步伐,這些理論上的突破,使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從此,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煙草企業同其他企業一樣,改革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整體經濟布局有所改觀。同時,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也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一批企業由工廠制改成了公司制,形成了較大的企業集團。如,紅云紅河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的建立。通過改革,企業的活力明顯增強。但是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面臨著很艱巨的任務。主要表現是有企業改革仍然停留在承包制上,還沒有觸及產權;有的觸及到產權,改革有了很大進展,但仍不夠規范、不夠完善;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仍然沒有推進到位。我們必須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增強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繼續加大企業改革的工作力度,以期取得突破性進展。
要深刻認識企業改革是一項迫切的任務。
發展是硬件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進行戰略性調整。推進經濟發展和結束調整必須依靠體制創新。要突破體制性障礙,任務非常艱巨,改革的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非常之廣,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改革深化不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就實現不了,市場經濟體制也不可能完善,生產力就難以進一步解放,講發展,講結構調整將遇到巨大的阻力,難以實現。我們應該明確,改革既是動力,也是緊迫任務。這個任務完成不好,這個動力用不好,“卷煙上水平”的偉大目標就難以實現。簡而言之,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對國民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調整就要突破體制性障礙;體制性障礙的重要方面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為我們從事的這項改革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
要深刻認識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是應對市場競爭和“煙草國際化”挑戰的緊迫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短缺經濟基本結束,供求關系發生了明顯變化。僅以卷煙行列,高端及中端卷煙已經占領了大多數市場,低端卷煙市場不斷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構造競爭優勢?不突破體制性障礙,企業的機制不置換,企業家隊伍建立不起來,先進的技術、管理引不進來,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就很難,我們在市場競爭中就很難站住腳,也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益。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市場是絕對的,有人群就有消費,有消費就有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屬于誰不一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又是相對的。企業機制不活,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能力差,怎么占領市場。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競爭,如果體制改革不深化,體制性障礙不,企業就難以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入世以來,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各國經濟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是必然趨勢。不突破體制性障礙,與國際就接不上軌,機遇就抓不住,就會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世界貿易組織有自身的游戲規則,體制對接不上,就很難運用規則來保護企業利益。而且,入世之后,給我們的觀念、體制都帶來了新的沖擊,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我們應該有應對措施。要把體制問題解決好,才能爭取主動,構造自身優勢。
要深刻認識到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是提高企業運行質量促進卷煙上水平的迫切需要。
必須看到,雖然通過深化改革,我們的煙草行業已經取得一定進步,但與國外知名煙草企業來說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有的卷煙生產企業運行質量不夠高、經濟效益不夠理想。客觀上既有行業自己的特殊性原因,也有歷史和市場制的因素,還有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的歷史包袱。但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制約仍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部分企業還存在著決策失誤、經營性短期行為。其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在體制上,其主要表現在動力不足,約束管力,政企不分三個方面。動力不足,是指無論經營者還是企業職工,經營者和企業對企業的關切度不強。約束乏力,就是國有資產和監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政企業不分,就是企業的產權不夠明晰,政府和企業權責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把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做好深化企業改革工作。
要走出誤區,增強企業改革的自覺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一系列理論問題的重大突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思想進一步解放。現在,姓社姓資的議論沒有了,“三個有利于”標準進一步深入人心,束縛改革的思想枷鎖少了,改革的環境好了,職工對于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增強了,應該說,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具備了前提條件。但是,改革要深化,還是有一些思想阻力。特別是要在產權制度改革上搞突破,主要是對于國有資本的退出方面認識上存在著一定誤區,需要澄清。
一是改革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為此,要明確以下幾點。一是資產流動不能混同于資產流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進入市場,在市場機制下進行流動、重組、優化配置,是市場經濟的題中之義。國有資本要從國有企業中退中,退出是流動不是流失,退出是有流不是失,是流而不失。退出之后,資產還在,不是沒有了,有的是還債務,有的是流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流向有規模、有效益、有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企業,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獲取更大效益。二是支付改革成本不能視為資產流失。改革是要付出成本的。無論什么事,都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如企業改革一般需要買斷優惠,期股配售等。如果不支付改革成本,改革就難以深化,這是一個長痛與短痛的問題。三是是要素置換不能認為是資產流失。改革分配制度,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也一直在把該制度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分配制度改革要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原則。
二是改革會不會損害職工群眾利益。改革是利益格局的調整,難免會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要知道,對誰的利益都不觸動,改革將無法進行。但改革不是必然要損害職工群眾利益。首先,產權制度改革是要增加職工群眾收入,致富職工。其次,我們應該著眼于根本、著眼于發展來研究問題。改革過程中肯定會有陣痛,企業要實現精兵簡政,沒有這個陣痛,也就沒有企業的新生。要教育干部職工增強改革意識、市場意識,要轉變就業觀念,轉變官本位思想。要做思想工作,轉變職工的思想觀念,使他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改革的承受能力,改革總體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行業上來說是要促進卷煙上水平,必須要牢牢記住和深刻領會。
三是改革會不會造成地區經濟萎縮。改革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改革肯定是會有得即有失。改革需要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思想,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改革不走也得走的問題。我們要堅持把通過改革退出的資本投向各個領域行業發展有牽動,對地區經濟發展有牽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而不應該抱殘守缺。
要正確理解改革的精神實質,把思想統一到改革的大方向上來。
正確的思路是科學出路的前提和基礎。必須認識到,在改革上,不論什么形式的改革都需要突破難點,為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同時,要堅持職工是改革的主體,改革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改革能否成功,除了思路對頭,政策對頭之外,重要的環節或者說是關節點就是看群眾基礎能不能發動起來,能不能調動職工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沒有職工群眾參與,得不到職工群眾的參與,得不到職工群眾的擁護,改革就會夭折。因此,改革要堅持按程序辦事。二是要實行民主,充分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充分尊重群眾的選擇。包括改革方案的制定,改革措施的實施,都應該尊重職工群眾的選擇,贏得職工群眾的支持。三是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引入競爭機制。要堅持實事求是,鼓勵實踐探索。要提倡創新精神,用活用足國家法規和行業出臺的各項政策,以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在改革上,既要鼓勵創造,又要增進交流和溝通,及時總結經驗。
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改革健康推進。
企業改革是經濟問題,也是體制問題。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要深入宣傳發動,努力形成共識。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實踐靠輿論引導。思想發動是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深化改革,要講清意義、辦法,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形成深化的共識。一是要統一各級領導的認識,改革沒有領導的重視,沒有領導的決心,沒有領導的參與和指導,斷然不能成功,要把解決領導認識放在第一位,加強學習。二是要通過各種形式向職工群眾宣講改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