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
案例1:小張作為體制外員工,收入一直不高,看著高收入的同事他十分羨慕,對比其他行業他的收入也沒有優勢,雖然工作十分努力,但是收入很少有增長和變化,他表現得十分無奈和消極。
案例2:王科長在煙草工作了20多年,收入不錯,但是他內心也很不平衡。相同級別的同志有的比他拿得高,但是工作量卻比他少,他一直覺得這種情況很不公平。
任何行業的薪酬從來都是一個惹爭議的話題,但是煙草行業的薪酬問題很有特點,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體制外的員工對“同工同酬”的要求,較低的工資收入存在心理落差,在對內和對外比較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心理壓力不小;二是體制內員工對個人“相對收入”的不滿,較高的工資沒有給其帶來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沒有使他們更加幸福,反而讓他們對更高收入人群更加的排斥。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拿多拿少都抱怨的原因呢?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三個讓”說的就是如何通過成果的分配,達到激勵的目的。學企業管理的人都清楚,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核心通俗點講,就是如何進行利益分配。排排坐分果果,怎樣讓大家滿意,其關鍵在于企業能否公允的評估誰該多拿果子,誰該少拿果子。
評估也可以叫績效管理,其實就是如何定義關鍵績效指標“KPI”,并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往煙草行業更加注重業務數據、任務完成度等顯而易見的指標,按照崗位的高低來分配利益,更注重領導貢獻和一線業績完成貢獻,但由于一線人員的身份多為體制外員工,崗位績效指標設計簡單,因此業績完成對他們而言更多的是拿到工資,最終造成了倒三角的薪酬結構。分析這種結構,它的問題在于,雖然考慮了任務的完成,但忽略了人員對于任務貢獻的綜合評估,比如,一線人員是否在任務完成的基礎上,為企業發展付出了更多的勞動,比如更加規范化的操作和深入的零售戶宣傳,僅僅以到位率對其進行考評顯然不能區分工作質量差異。另一方面,作為中層管理人員和機關科室人員,在服務方面為企業完成指標提供了多少的貢獻,在管理上解決了多少問題,只通過科室、部門間的測評和日常工作完成度考核,其考核標準顯然也過于單一。因此,評估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不高,進而影響了薪酬管理,造成了“能者多勞不多得”,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或者無法同“混日子”的人進行對比等的現象,影響了薪酬的激勵作用,是行業企業“人心浮動”,拿多拿少都不滿意的根本原因所在。
企業薪酬設計與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企業建立之初,搶地盤分金子的簡單評估模式能更直觀的體現個人貢獻,你賺了200萬,其中20萬是你的績效或者提成,這種情況大多存在于開拓期的企業,重獎重罰刺激人的神經。但是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管理層級增加,機構設置日趨復雜,簡單的依靠任務指標的完成,已經不能評價眾多管理部門的貢獻程度了。作為煙草行業,如政工類、后勤類科室,它對企業發展的貢獻在哪里、它的貢獻度有多少、它的貢獻內容是什么;體制外員工收入不高,其貢獻度低在什么地方,評估是否合理,這都是未來薪酬設計的難點。
對煙草行業未來薪酬設計的建議:
對于行業企業的薪酬設計,如何體現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員,應該把握住“系統性”、“整體性”和“發展性”三個關鍵詞。
在進行薪酬設計的時候,一是既要關注薪酬的縱向聯系,即不同層級崗位的利潤貢獻率,也要關注薪酬的橫向聯系,即不同部門通過服務業務部門對利潤的間接貢獻率;二是既要從一個點出發關注薪酬的影響,考量薪酬的激勵作用,也要從整體出發,研究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對企業運行和發展的影響;三是既要關注體制內外員工薪酬差距如何縮小,也要關注薪酬分配是否合理。通過以上三點,實現薪酬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發展性”,從而科學化的進行績效指標分解和成果分配,避免行業企業走入“即使薪酬都增加了,大家還是不滿意”的“薪酬怪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