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大數據是生產資料,云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則是生產關系。
近年來,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駐馬店卷煙廠依托數采、MES、EAM等信息化系統,持續深化信息化數據應用,通過用好“大數據”這個“生產資料”,深入推進卷煙生產制造向生產智造轉變,走出了一條以數字化促生產制造升級的精益管理之路。
挖掘,讓數據“現身”
看似神秘的數據,其實和生產制造如影隨形。
動力部設備點檢員高冠升在一次例行設備點檢時,明顯感覺到3號除塵設備運行聲音異常偏高。
“開始以為是周邊環境因素干擾,但通過使用點檢儀進行反復測試和比對分析該設備各點檢部位近一年的振動數據,發現電機軸承加速度振動曲線有升高趨勢,這也就提示設備需要維保了。”高冠升說,在隨后的檢修中,機修工發現軸承出現了磨損,這與他之前監測數據后做出的判斷相吻合。
“通過現象收集整理與之相關的所有要素,進而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就是一種大數據思維。”駐馬店卷煙廠副廠長宋興旺說,像高冠升一樣對大數據感興趣的青年職工,將大數據思維融入具體工作,注重對各類生產制造數據進行探索式研究、應用,找準了提升精益制造水平的切入點。
為“喚醒工廠運行中沉睡的數據”,讓更多數據“現身”并發揮作用,駐馬店卷煙廠于2015年專門出臺了《數據采集和系統運維管理規定》《MES系統使用及維護考核細則》等,重點對涉及生產制造的相關數據進行梳理開發與管理維護。
“在開展數據梳理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優化系統功能,高質量完成工廠業務系統與金葉制造平臺的接口開發和數據傳遞工作。”企業管理部副主任李少君表示,他們通過完整、準確采集好基礎數據,挖掘其內在的運行規律和邏輯,讓大數據真正為我所用。
應用,讓數據“發聲”
在挖掘數據的基礎上,駐馬店卷煙廠著力通過課題攻關,讓“現身”的數據“發聲”,有效解決生產中的很多問題。
為實現對影響消耗可控節點的數字化管控,讓消耗管理變得可視、可抓、可控,進而達到快速反應的目的,生產管理部牽頭實施了《信息化在消耗管理中的應用》課題研究。
在4月19日的生產中,卷包部跟班統計員在MES系統發現7號卷煙機一次成品率產生預警,從預警倒查萬支剔除量超標,進而排查出空頭、缺濾棒、搓板擠塞等影響要素。在問題處理后,該機組煙支一次成品率迅速由97.3%恢復到99.5%。
在課題驅動下,全廠單箱退殘煙量由1月的0.55千克持續下降到4月的0.46千克,并處于穩定受控狀態。
“現在,設備的運行狀況在系統中一目了然,我們不用再挨機組查看設備班中保養時間是否執行到位了?!痹O備管理員王雪山高興地說,對個別機組沒有嚴格進行設備班中保養,車間應用MES系統記錄的數據,在計算效率時僅僅扣除實際的保養時間,就能有效引導機組人員主動在做足做實班中保養上下功夫。
如今,堅持每天上班登錄信息化系統查看數據,主動應用EAM、MES等系統分析改進問題,已成為駐馬店卷煙廠廣大職工的一種習慣。全廠上下營造出全員關注、持續優化、深化應用的良好氛圍。
預測,讓數據“增值”
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功能。
科學的預測,讓已經“發聲”的數據增值,能夠有效預防、規避生產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也能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預測是整個企業系統的重要輸入和依據?!狈止苄畔⒒ぷ鞯母闭{研員鄺自仲表示,依托數據做好預測對企業的各項職能活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對生產管理部門而言,預測可以讓生產計劃的編制更加科學合理;對財務部門而言,預測可以為預算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據;對質量部門而言,預測可以讓質量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為增強過程質量的穩定、均勻、協調一致,達到精細化加工的目的,駐馬店卷煙廠在2018年開展了《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制絲工藝參數單元最小化控制應用》課題研究,依托制絲MES和SPC數據采集系統對過程參數進行全方位監控,為快速分析異常原因提供數據支撐,實現了預防性質量管控。
5月10日的白班生產中,SPC系統監控到氣流干燥C類參數“出口溫度”控制圖運行趨勢線超出控制標線,系統預測到出口溫度儀異常并發出報警,制絲部當班工藝員立即對出口溫度的溫度儀進行點檢,發現出口溫度儀檢測精度超標,在校對溫度儀后,出口溫度恢復正常。如此,原來僅憑參數調節溫度的風險就可規避,真正實現了由結果控制向過程控制轉變,由人工控制經驗決策向自動控制科學預測轉變。
“用數據賦能,讓制造有魂。通過加強對生產經營數據的挖掘應用,我們逐步將數據資源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瘪v馬店卷煙廠廠長董建興表示,要牢牢抓住信息化迭代升級的重大機遇,把大數據作為提升生產制造水平的重要資源,在持續深化大數據應用中凝聚起精益制造的不竭動力,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