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洛度村,新品種農作物試種項目獲得成功,實現了“一家一菜園”,改變了當地“土豆+酸菜”的飲食結構,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也增加了群眾收入。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也倫達村,200頭牦牛在草地上徜徉,以前村民巴登則仁一家年收入僅4000多元,如今超過4萬元,和許多村民一樣過上了好日子。
在瀘州市敘永縣西溪村,“西溪步道”已成為西溪村重要旅游景點,全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1896元增長到2019年的8223元,大家正奮進在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上。
洛度村的蝶變、也倫達村的新生、西溪村的奮起,只是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足繡花功夫開展精準扶貧的縮影。
自2015年以來,四川中煙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將精準扶貧作為企業發展重要責任,始終把“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扶精準”作為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推動定點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建強基層黨組織 狠抓黨建助脫貧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沿著蜿蜒的公路進入大涼山,走進洛度村,只見水泥路面寬敞干凈,房屋的白墻上有彝族藝術圖案和“脫貧攻堅,黨心所向”“一戶一策,目標明確”等標語。平時村民最喜歡聚集在四川中煙幫助修建的村活動室,參加村黨支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
在洛度村,四川中煙派駐該村的兩任第一書記接力幫扶,不斷健全村黨支部運行機制,利用各種機會組織洛度村全體黨員干部學習扶貧政策,幫助村兩委班子提升治理能力?,F在,洛度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助力脫貧攻堅過程中,四川中煙始終將黨建幫扶作為整體幫扶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整個幫扶計劃立體化、全面化。近年來,四川中煙以及各下屬單位在對口幫扶村修建或翻新村級活動陣地7處,切實改善了村級辦公活動條件。
在也倫達村,四川中煙派駐的駐村工作隊隊員以開設農民夜校的形式,向村民宣傳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并將脫貧積極分子及村里的致富能手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作為村兩委班子的后備人選,打造了一支“本土的扶貧隊伍”。
近年來,四川中煙先后選派12名黨員脫產駐村扶貧,蹲點指導幫助貧困村落實基層黨組織制度,幫助培養村兩委班子后備干部,在黨員中培養致富帶頭人,組織群眾和干部外出學習參觀考察等。同時,四川中煙黨組選派基層優秀黨支部到扶貧村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強化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四川中煙各級扶貧點的基層黨組織不斷建強,戰斗堡壘不斷夯實,支部面貌煥然一新。2019年6月,西溪村黨支部被評選為瀘州市“先進黨組織”。
打造產業促發展 拓寬收入新渠道
8公里的“西溪步道”貫通了西溪村1至3社的優美景色,以步道為基點打造有子母瀑布、黑水潭、108天梯等景點……距離敘永縣城59公里的西溪村曾經交通閉塞、產業單一,如今煥發了生機,成為當地旅游“網紅”打卡地。
結對幫扶西溪村后,四川中煙經過細致調研,為西溪村謀劃了一條以旅游產業為主的發展道路。近年來,四川中煙在助推西溪村做強做大旅游產業的基礎上,還開發了西溪村2.5萬畝竹林資源。在這里,西溪村采取“貧困戶入股+四川中煙捐贈”的方式,建設竹制品加工廠和竹林產品體驗中心,提升竹業附加值,為當地村民致富規劃出一條寬闊大道。
作為國有企業,四川中煙在幫扶過程中,面對不同村情,實施“一村一策”,輸血與造血并重,助力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幫扶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海拔3500多米的也倫達村,距離成都市600多公里,長冬無夏,基礎條件薄弱。改善全村47戶貧困戶居住條件,開展村級活動室提升改造項目,維修道路及整治環境……2018年3月以來,四川中煙向也倫達村捐贈3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產業發展等。
與此同時,四川中煙綜合考慮當地生態資源條件,向也倫達村捐贈200頭牦牛,并由駐村干部牽頭協調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立“農戶+公司+牦牛專業養殖合作社”的養殖模式,配合科學的養殖方法,大幅提升當地牦牛養殖產業創造價值能力。
強化鄉風文明建設 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感謝黨和國家,感謝煙草行業。有了農民夜校,我們在養羊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可以去問、去學習。我今年養了30頭羊,覺得渾身充滿干勁?!痹诓稍L時,洛度村村民阿布里比催著駐村工作隊隊員為記者翻譯。
近年來,四川中煙在扶貧過程中,除了讓老百姓的生活環境美起來、錢包鼓起來,也同樣注重強化鄉風文明建設,讓老百姓的精神“富”起來,改變“等靠要”的陳舊思想,調動貧困群眾致富勁頭,幫助貧困群眾“養成好風氣、形成好習慣”。
在扶貧過程中,四川中煙派駐的駐村干部通過大走訪、培訓會、壩壩會、農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協助建立村規民約,引導貧困群眾形成勤勞節儉、清潔衛生、新事新辦的新觀念,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智志同扶,關鍵在于教育。近年來,四川中煙還投入了大量教育基金,改善當地教育條件,讓教育成為扶貧扶志的根本著力點。
在洛度村所在的保石鄉,四川中煙先后投入100余萬元修建保石鄉中心校教室、宿舍、食堂、操場和堡坎道路等;在也倫達村,四川中煙設立教育幫扶基金11萬余元,對全村范圍內考取高中以上的學生給予獎勵扶持;在西溪村,四川中煙設立助學基金25萬元,用于獎勵升入全日制大學的西溪村學子。
自2015年以來,四川中煙先后派出駐村干部15名,投入幫扶資金7000余萬元,承擔了省內5個地市州下轄的9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任務。截至目前,這些村子均已實現脫貧摘帽。與此同時,在當地政府主導下,四川中煙積極推進做好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兩篇文章”,努力參與構建“政府財政兜底+社會救助基金補充”的長效機制,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配合當地政府建立防止致貧返貧體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