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雅虎香港新聞報道 吸煙容易戒煙難,乃不爭事實。最近意大利有研究報告指出,采用電子煙戒煙,成功機會或勝過用傳統的尼古丁貼、藥物或輔導。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及歐盟成員國堅持電子煙須被歸類為藥物進行監管,并須更多臨床實踐證明其替代療法較為優勝并可行。
電子煙是仿照卷煙的方便攜帶的電子霧化器具,透過霧化器具將丙二醇或者丙三醇轉化成霧氣,直接吸入人體。它跟戒煙貼或戒煙香口糖一樣,旨在逐步降低煙民的尼古丁吸入量。
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0至2012年期間,追蹤三百名當地煙民,結果8.7%于十二個月后不再吸食傳統卷煙,戒除率由4%只吸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到13%仍要吸高劑量尼古丁的電子煙。另外,英國東倫敦大學曾對三十三個地區、1347名煙民進行調查,發現改吸電子煙后,有74%已不吸傳統煙達數星期,70%則減少吸煙量。換言之,電子煙的替代療法有了成效。
但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對電子煙半信半疑,縱使研究發現在使用電子煙后的頭九個月,節制比率高達20%,但能否持續下去,以至最終完全戒除,仍缺實證數據支持電子煙較其它戒煙產品的優越性。
“故態復萌”一直是欲戒除煙癮的煙民噩夢。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曾于2010年進行調查,發現全美52.4%煙民在過去十二個月,至少一次曾嘗試戒煙,但最終只有6.2%成功。
事實上,“成功”短暫戒煙數周或數個月,算不上成功;直至下定決心,永久戒除煙癮,才是真正成功。可是,最終能達致后者結局的,往往因為當事人出現重大而突發的健康問題,如癌癥、心臟病或中風等,部分煙民才肯下定決心戒除。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