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 近幾十年來,整個西方世界對買煙和抽煙的監管日趨嚴厲。這種監管的作用如今看來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了。
英國每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0萬人,全世界的這個數字是500萬人。煙草煙霧中含有70種致癌物,肺癌導致的死亡病例有90%由這些致癌物所引發,其他癌癥也有三分之一是這些致癌物引發的。吸煙導致心臟病、中風、早產、白內障以及其他一系列可預防的并發癥。二手煙會影響非吸煙者,特別是通常無力擺脫父母吸煙習慣影響的兒童。
然而,有關煙草監管的辯論如今開辟了一塊新陣地,其中的焦點問題就是所謂的“電子煙”。科技進步能夠以較低成本制造由電池供電的電子煙,這種器具能將含有尼古丁的液體加熱,轉化為能夠吸食、或像抽煙那樣“抽”的蒸汽。電子煙不含有普通卷煙中含有的任何致癌物,比如焦油和砷。
鑒于電子煙有可能降低有煙癮者所受到的健康損害,大家理所當然會認為,它的迅速崛起肯定會受到衛生監管機構的歡迎。遺憾的是,眼下的情況恰恰相反。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很可能都將把電子煙劃為“煙草產品”。這讓人不安。WHO提出了到2025年將煙草使用量降低30%的目標。有鑒于此,它限制電子煙的決定讓人無法理解。
世界衛生組織是《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守護者,該公約確定了全球煙草監管標準。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電子煙視同對健康危害更大的普通卷煙的決定,將產生廣泛影響。包括英國在內的168個締約國將被迫減少電子煙使用,消費者購買電子煙時將支付更高費用,生產商為電子煙做廣告時也將面臨更多障礙。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電子煙的態度有一個關鍵缺陷,那就是沒有考慮科學。尼古丁損害人體健康的證據少之又少。誠然,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做更多研究,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位聲譽卓著的科學家得出過電子煙致癌的結論。那么,監管機構會想到把電子煙劃為煙草產品的理由就只剩下兩條了。
第一條是,抽電子煙很容易發展為抽普通卷煙。這一說法的真實性沒有可信的研究能證明。事實上,情況很可能恰恰相反,因為如今電子煙銷量已超過尼古丁貼片。鑒于讓吸煙者欲罷不能的是尼古丁,改吸更貴、更不為社會所接受的普通卷煙不合常理。
第二條理由是,監管機構原則上反對消費者攝入可致人上癮的刺激物。但政府不可能監管每一種可致人上癮的物質。例如,長期大量攝入咖啡和糖也有損于健康。但該如何攝入的問題最好由個人自己把握。
如果政府覺得有必要監管電子煙,那么它們還有其他選擇。其中一種是將電子煙劃為藥物,英國就偏向于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同樣存在風險。將電子煙劃為藥物,意味著要實行嚴格的生產和質量標準,許多小企業很可能達不到。這可能會阻礙一個正在迅速創新的新生行業的發展。
衛生監管應始終以降低健康損害為目標。因此,電子煙應被視為解決全球癌癥發病率日益增高的方法之一。監管機構不應該用狹隘的決定,來占領自創的道德制高點。相反,他們應該遵循科學。科學提供了非常可信的證據,證明電子煙是有益處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