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春城晚報》報道 2015年以來,一種有別于傳統卷煙的電子煙開始在昆明風靡。吸它,不用揣煙盒和打火機,方便;其“盒子”和“桿子”(吸食工具)有點像藝術品,漂亮;最關鍵的是,它不含焦油,健康……哦,這個所謂的健康,是要打問號的!
從電子煙的整個市場狀況來說,雖然各國對其態度和政策都存在很大差異。截至目前國內外也都沒有系統的電子煙安全性評估資料,所以電子煙對于消費者的健康影響究竟如何也不甚清楚。但綜合所有的情況來看,電子煙對身體是有害的,并不能被視為香煙的可替代品,這點毋庸置疑。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對電子煙的定論:電子煙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煙手段,必須加強對其進行管制,杜絕對青少年和非吸煙者產生危害。所以,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消費安全,政府部門有必要為電子煙畫一條安全底線。比如,明確生產標準,盡管有很多消息稱電子煙比傳統香煙的危害小很多,但電子煙畢竟也含有有害物質,因此不能小覷其對身體的危害;再如,明確監管主體,不能任由電子煙的監管陷入“九龍治水”的尷尬。
在研究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如果實在無法給予電子煙準確的定性,那么一些必要的措施不能缺少。譬如,全面禁止電子煙的廣告、促銷和贊助,禁止將電子煙作為戒煙手段推廣,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等。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是這樣做的,英國從2015年10月開始就立法禁止18周歲以下公民購買電子煙,澳大利亞、丹麥等國頒布相關法令,對電子煙的銷售加以抑制或禁止。
電子煙究竟是什么?有的國家認為是消費品,有的國家認為是藥物,有的國家則認為是煙草產品,但我國內地卻認為是“三無產品”,對于電子煙沒有產品標準、沒有質量監管、沒有安全評價。正因如此,目前整個市場也是泥沙俱下、一片混亂。這意味著,當前電子煙帶動起來的市場經濟有多火爆,以后我們為之付出的成本代價就有多高——注定要拿錢買藥、治病。
必須要加強對電子煙的監管。因為一方面,有消息稱我國是電子煙的發明者和主要生產地,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來自中國深圳等地。另一方面,如果任由電子煙無序發展,它可能比傳統香煙的危害更大。畢竟,電子煙的危害之上還披著兩層迷惑人的外衣,一個是“戒煙神器”“清肺”等誤導消費者的不實宣傳,一個是它的“炫酷”屬性,很容易勾起未成年人的興趣。
茲事體大,不可不察。但愿有關部門積極行動,給電子煙劃界限,讓吸煙者多一份安心。當然,吸煙者們也該積極行使用腳投票的權利,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