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2月20日, 中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隨后印發了《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明確了黨史學習教育要達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的。
一、學史明理——黨史是教科書
明理是基礎。學黨史可以有理想、悟原理、求真理、懂道理,可以提升我們的理論滋養。明理的內涵是豐富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個方面。
黨興則國興,黨強則國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著中流砥柱、領導核心作用,領導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結合中國實際不斷繼承和發展,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就在于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就在于始終堅持刀刃向內,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三反”“五反”運動,開展整風、整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打虎”“拍蠅”“獵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全面深入推進自我革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生機活力。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學的理論,至今仍占據著真理的制高點;就在于它是人民的理論,至今仍占據著道義的制高點;就在于它是實踐的理論,至今仍在成功指導實踐;就在于它是開放發展的理論,至今仍在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就在于它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就在于它堅持道路、理論體系、制度與文化一體化推進;就在于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
二、學史增信——黨史是方向舵
增信是方向。學黨史可以堅自信、增信念、強信心、樹信仰,可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不致偏離方向,駛入正確的航道,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堅自信。學黨史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與基礎。通過學黨史,我們可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可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可以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可以深刻認識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增信念。學黨史是廣大黨員弘揚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增加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從黨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從黨史中找到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對于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強信心。百年大黨,百年風華。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黨員數量從最初的50多名發展到9100多萬名的世界最大政黨。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黨領導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一路劈波斬浪、行穩致遠,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航程。
我們黨涉過了無數急流險灘,闖過了無數 “婁山關”“臘子口”,走過了萬里長征,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帶領全國人民從“一窮二白”到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三。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抗擊新冠疫情也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在黨的領導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
樹信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根源是共產主義信仰。為什么志愿軍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能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而此前的美軍剛剛迫使德國納粹與日本軍國主義投降。美軍有人這樣說:“中國的軍人,面對美軍熾烈的火網就像不在意似的,第一撥倒下,第二撥跨過尸體繼續前進,還有第三撥、第四撥……他們戰斗到最后一個人的姿態就像殉道者似的,這大概不是因為命令和紀律,一定是信仰,他們信仰共產主義,憎惡帝國主義,這已經進入他們思想的深處,不,已經深入骨髓。”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這是信仰的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方志敏作為閩浙皖贛省蘇維埃主席手握財政大權,但他沒有借此謀私利,被俘時身上僅一支鋼筆和一塊懷表,這讓國民黨官兵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面對國民黨的“勸說歸誠”,方志敏始終堅貞不屈,決心為共產主義信仰而犧牲。李大釗、夏明翰、劉胡蘭、楊根思、董存瑞、黃繼光……無數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信仰前赴后繼,犧牲生命,九死不悔,換來革命的勝利。
三、學史崇德——黨史是營養劑
崇德是動力。歷史之中有營養,歷史之中有智慧。學史崇德,就是要從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大德、為民造福的公德、嚴于律己的私德。這些德,是最好的營養劑,為我們前行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體現在我們黨各個時期形成的精神譜系,滋養我們的精神,鍛造我們的品德,壯大我們的力量。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我們要研究哪些是過去的成功和勝利,哪些是失敗,學好黨的歷史,從中汲取各種營養,使其成為我們做好現實工作的動力、路徑和方法,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優異成績。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我們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要發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要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發揚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四、學史力行——黨史是助推器
力行是目的。學以致用,方為學。學得深、悟得透,干工作才有底氣;結合所學抓實工作,才能檢驗學的成效、鞏固學的成果,進而推動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學習教育效果如何,關鍵在用,學黨史最終要落到辦實事、開新局上。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加強黨性錘煉,砥礪政治品格,踐履知行合一,不斷增強實際工作水平,將學習成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學習黨史,須注重踐履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踐知,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在實踐中摔打磨練,在為群眾辦實事中增長才干。只有經受實踐檢驗與苦累考驗,肩膀才能越磨越硬,才能扛起重擔子,在實踐的土壤中得到最扎實的歷練成長。
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開啟新征程、向著奮斗目標進軍,亟須廣大黨員提高實際工作水平。廣大黨員學習黨史,就要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從黨的百年歷史中尋根溯源,讓初心和使命成為銳意進取、真抓實干的內生動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把握大局大勢、應對風險挑戰、解決實際問題、推進實際工作的能力,以昂揚姿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在為強國強軍事業奮斗的行動中建立新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