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就業這一問題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清北生進杭州街道辦,是人才浪費嗎?》、《博士超四成!深圳中學入職名單引熱議》、《“985”名校畢業生進卷煙廠當操作工》……前段時間,以“公務員考試”、“‘985’名校”、“體制內”為熱詞的文章充斥網絡,讓人們不禁思考:現在畢業生就業“卷”成這樣了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較1月相比上漲0.1個百分點,但全國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為15.3%的水平。
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較2021年增長167萬人,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另受疫情影響,近兩年的海歸留學生越來越多,導致高校畢業生的競爭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在國內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和外部環境復雜的壓力下,國內一些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開始“收緊”業務線,裁員增效。而從去年開始,隨著國家對一些行業加強監管,在規范的同時造成了崗位的收縮和流失,尤為突出的是“雙減”背景下的教培行業,而該行業也是年輕人較為集中的行業。
擺在高校畢業生面前的難題,一方面是成千上萬名大學生即將入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是部分行業的相繼裁員。年輕人面臨的就業壓力,不僅僅是外部環境導致的,有多位專家表示,其更與就業觀有較大關系。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對就業的態度趨向于多元。求穩、慢就業、緩就業等現象已不是個案,相關話題時常成為社會的熱點。從幾大招聘機構的數據看,近幾年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求穩心態更明顯,扎堆去體制內、國企等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年輕人趨向于“求穩”的就業觀,不少人會認為“高材生跑去干這個,大材小用”、“和普通人搶飯碗”。其實放眼去看,現在投身于體制內、國企等單位的年輕人并不想外界想象中的那樣,過著“一張報一杯茶”的“清閑日子”,扎根基層、苦練本領的比比皆是。“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正是其中優秀的代表。他們中,有人選擇扎根一線,在鄉村田間、社區街道奉獻青春;有人深潛車間基層,苦練技術,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展現工匠精神;有人立足崗位,積極創新,成為展現青春力量的“斜杠青年”……
對于時下畢業生的就業態度,不妨報以寬容之態。我們身處價值觀多元的時代,其必然會映射到就業選擇上。尊重差異、遵從內心選擇是一種開放的心態。就業對畢業生來說,是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的依托,也是實現價值、服務社會的所在。社會應當尊重他們的職業選擇,肯定他們追尋夢想的堅定和執著,鼓勵年輕人把個人理想和職業選擇融入到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實踐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每個時代都有其所面對的就業問題,這是外部環境和個人選擇的雙向作用。正確引導,寬容看待,讓畢業生認識到找工作是一陣子的事,而職業選擇是一輩子的事,要用務實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看待,既尊重個人原則,又把職業生涯和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把人生之路走穩走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