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初,又是一年畢業季。對大廠心向往之的應屆生們,被紛沓而來的疫情搞得心力交瘁。小編的同學在海外讀碩歸來,正該意氣風發,前兩天卻抱怨不斷:正在實習的工作由于居家辦公,工資一下砍了一半;想趕快拿到畢業證,結果快遞卡在海關進不來;投了簡歷的公司要求線下面試,但是隔離在家出不去;線上面試通過的企業要求到崗,可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房租、生活成本的雙重重壓開始壓得他喘不過氣,“逃離北京”這一念頭逐漸在腦海中浮現。最近一次溝通,小編了解到他開始備戰老家的公考,準備回到父母身邊,回到他的舒適圈。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的常住人口增加7.03萬人,深圳增加4.78萬人,上海增加1.07萬人,北京則減少0.4萬人。匯聚了最多就業機會和創造性人才的一線城市,2021年的人口增量總和僅有12余萬,連過去10年年均增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與之相對應的,是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人,較2020年的874萬畢業生增加了35萬人,并且2021年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希望回國就業的留學生相比2020年增加了48%,高達80萬人。剩下的人為什么不再向往“北上廣深”,不再涌入一線城市?一篇聚焦大學生就業態度的變化的研究顯示,新一代的大學生工作更看重收入、舒適和穩定。
能夠滿足高收入,大城市肯定是首選,但由于疫情原因,大廠紛紛進行大規模裁員,創業公司也倒了一片又一片。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穩定高收入也逐漸遙遙無期。如此看來,非一線城市的收入雖不一定高,可更加舒適、穩定的生活是完全可以滿足的。因此,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開始聚焦考公。頂尖學府海歸走出高校,下沉國家基礎教育;清北碩博生參加選調生考試,深入基層、了解農村;985畢業生進卷煙廠當工人……諸如此類的信息越來越多,人們卻開始質疑高學歷從事一般工作是一種人才浪費。
面對這些不理解,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基層非常需要高學歷人才。高學歷人才作為國家綜合培養的“新鮮血液”,其文化素養高、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社會認可度好等優點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提升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基層部門和諧穩定、提高基層部門創造力與創新力、提出問題和快速解決問題等方面都具有更優秀的決策力和更強的執行力。而這些高學歷人才只有在深入了解基層情況后,才能真正利用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對基層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和改進,為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為國家的興盛添磚加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