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間買東西就像去實體店,不方便比價。還是貨架電商方便,一搜一堆相關商品就出來了,價格、發貨地、銷售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近期,筆者在一篇關于貨架電商的文章下看到這樣一條評論,該評論獲得了數千贊,已被高亮顯示。
從各類零售商業網站的相關報道中,我們也能夠“嗅”出當下年輕人在線上平臺的消費風向——相較以往在直播間來了“興致”的沖動購物,更樂于選擇從性價比、商品質量、服務質量等層面滿足他們對消費本質需求的貨架電商。
從貨架電商出發,到長時間“泡”在直播間里的“買買買”,再到回流貨架電商,年輕人購物選擇的變遷有著怎樣的底層邏輯?
不妨從因直播帶貨而興起的直播電商說起。直播電商也被稱為興趣電商,是直播平臺通過大數據算法,以短視頻、直播推薦等形式激起消費者潛在購物欲望,進而完成交易的經營模式。如果說貨架電商以“人找貨”為主,那么興趣電商則側重于“貨找人”。
過去的幾年里,興趣電商的確掀起了一股熱潮,以不同于貨架電商的新鮮體驗吸引了一批年輕、有消費能力且樂于追趕潮流的粉絲。
“刷視頻刷到帶貨的,感覺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就買了。”“一般刷到有興趣的就會點進去看看。”“很多時候都是看到低價,就沖動購物了。”
從粉絲們的反饋中,可以窺見這一運營模式“流量入口眾多,能較快觸達目標消費者,并以低價作為‘護城河’迅速激發購物興趣”的優勢。
然而,這種依靠“一時興起”的運營模式也存在著天然的“短板”。直播間供應的商品品類相對單一,且不得不依賴于外部的供應鏈甚至外部平臺的商品供給,靠“低價”和“沖動”換來的用戶消費黏性不夠強,當低價“護城河”消失,消費者重新回歸理性,流量陣地并不穩固。
當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直播間不再熱情滿滿地“搶搶搶”“買買買”,而是更加關注“是不是正品、物流幾天能送到、直播間下單是否最低價、退換貨是否方便、物流是不是能送上門”等信息時,他們內心的“天平”已經不自覺地傾向于能夠給予更多購物“安全感”的貨架電商。
而一直處在“燈火闌珊處”的貨架電商,也適時“張開雙臂”,依托供應鏈優勢,在不斷延伸貨架“長度”、品類“寬度”的同時,逐步抹平了與直播間“最低價”之間的價格差距。此外,他們還通過引進在線比價系統、持續優化線上商城交互界面、深入探索即時配送以及梳理優化售后服務保障機制等方式,展現出服務好消費者的決心。
此消彼長,消費者自然會產生回流。即使是直播電商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開始通過將線上商城添加至首頁、推出線上超市等方式,有意識地向貨架電商發力。
對貨架電商來講,如何更好地留住回來的“流量”同樣至關重要。在繼續深耕優勢領域的基礎上,有越來越多玩家意識到,貨架電商與直播帶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讓貨架融入更多“直播”元素,能夠更好地盤活商品資源,優化用戶的消費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不論是貨架電商擁抱直播,還是直播電商進軍貨架,都是電商發展繞不開的下一站。在競爭逐步趨于穩定后,聚焦用戶需求、圍繞用戶體驗展開的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未來的方向,服務和履約將會是電商間新的戰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