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熱愛的是我真實的生活,因為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經歷和感受,是我每一天都在體驗和思考的?!边@樣充滿哲理的文字,你能想象是出自最近很火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嗎?
如果你認為這太小兒科,那么再來看看這個:“長安城外馬蹄聲,千里江陵一日還。長安春盡處,萬樹柳絮團團舞。玉樓空余音,金闕晚煙微。故園無限,空憶秦皇后。江山如畫,長安一片春意濃……”怎么樣,感受到中華古典文化的氣息了嗎?
從去年年底至今,ChatGPT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AI產品在全網長期“霸榜”,2022年11月由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發布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憑借上線僅僅兩個月活躍用戶就突破一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寫文章能說會道等特質而火爆全網,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很多網友不禁感嘆,“這家伙是來搶飯碗的”。更有甚者,眾多媒體還列舉了最容易被ChatGPT取代的十大工作職位,而這里面甚至包含了程序員、媒體從業人員、律師、財務人員、數據分析師等熱門職位。
其實,ChatGPT作為一款AI產品,并不算是新生事物。在筆者上大學那年,IBM便推出了超級計算“深藍”,并且打敗了當時的棋王卡斯帕羅夫;20年后谷歌推出的AlphaGo圍棋機器人與李世石、柯潔等中日韓三國眾多世界冠軍對壘,連勝60局;而以StableDiffusion為代表的AI繪圖軟件更是可以驚人地做到1秒畫圖……
其實AI產品所涉足的領域還遠不止這些,AI面試、AI看病、AI談判……對了,還有我們最為關心的:AI工作。
你能否想象這樣的場景:ChatGPT在卷煙零售店里進行檢查、走訪,與零售戶溝通、交流;學術論文評審時要區分ChatGPT組和非ChatGPT組;所有的會議中,大家念著由ChatGPT為自己準備的交流發言材料,你甚至無法分辨做出決策的是領導還是ChatGPT……幾乎所有的工作場景都被ChatGPT取代。正如馬斯克在試用ChatGPT后感嘆,“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AI只有一步之遙”。
在筆者看來,縱使以ChatGPT為代表的AI的功能是如此強大,但正如ChatGPT對于“AI是否會取代人類創作者”這個問題時所說,“我創作的作品,雖然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但人類的創作思想和情感依然是無法替代的”。回顧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無論何種的技術進步歸根到底都是為人類所服務而不是要取代人類的。留聲機、錄音技術的出現一度讓音樂家和歌唱家們感受到了失業的危險,但現場演奏仍然是主流、無法替代。照相機的問世最開始確實讓畫家們感受到了危機,但是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被取代了嗎?沒有,而且越來越成為了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精品。
事實上,我們更多的人對于AI的恐慌,更多的是對自身的“惰性”和缺乏突破舒適界限的勇氣,是對于AI這種不知疲倦的學習“主動性”的羨慕與忌憚。AI更像是一個異常優秀的競爭者,它們勤于“思考”、勇于“實踐”,而我們中的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不愿意思考,持“躺平”“躺贏”“擺爛”想法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說去勇于實踐了。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不轉變思想觀念,仍然做思想上的“懶惰者”,即使沒有AI,我們會不會被更優秀的同事替代?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是:在思想上不被替代。
與其糾結自己是不是會被AI取代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AI說到底是人類的科技領域的延伸,人類才是社會這個舞臺的真正主角。我們看到熱火可以點燃青春,我們看到了世界的未來,我們努力講好煙草行業的故事,我們會為當下負責,那個最好的我們,還在路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