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助力農民增收,做強“富民鏈”,來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是一種探索。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大理卷煙廠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云龍縣苗尾傈僳族鄉早陽村民種植的76畝貢菜,畝產值達8000元,戶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帶動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寫好“因地制宜”這篇文章,讓具有獨特優勢的“土特產”走得更遠,關鍵在于要做強富民鏈。從水稻和大紅袍花椒種植、核桃林興建,到肉牛、傳統黃牛、黑山羊、生豬養殖;從共同投資建設農產品加工廠,到招租談判出租運營;從瀾滄江沿線“水上垂釣一體化產業”,到傈僳族民宿、農家樂等旅游項目……頑強拼搏延長產業鏈、暢通循環鏈之后,這些不起眼的“土特產”,被做強為富民鏈,成為早陽村的“大產業”。
這背后是一個個“金點子”在閃光,成為打開產業振興、鄉村發展、人民幸福的“金鑰匙”,煥發出鄉村新活力、新氣象。促進鄉村振興,既看“大項目”,也做好“小生意”,大理卷煙廠駐村工作隊善于找準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用心鋪就強村富民錦繡畫卷。
思路決定出路。在促進鄉村振興中,做強“富民鏈”,是撬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支點”,要把“小買賣”做成“大產業”,關鍵在因地制宜,善于挖掘地方優勢,找準發展方向,既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也能在市場中更有優勢,帶給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方能讓產業之路成為“金路子”。
堅持以特制勝,必須提升“土特產”的市場競爭力,這就需要做好調查研究,把握產業發展的方向,在特色上多下“繡花功夫”。大理卷煙廠駐村工作隊在發展早陽村特色產業時,注重創意賦能,賦予更多新內涵,充分釋放本地資源優勢,向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這些“土特產”走出去,既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也在市場競爭中檢驗完善,被打造成“金招牌”,助力實力出圈。
隨著產業的發展,早陽村致富的“快車道”越來越寬敞。大理卷煙廠駐村工作隊的實踐證明:找準鄉村產業發展方向,既要主動當好“領頭雁”,也要發揮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商量出有特色、有優勢的發展路徑,做強“富民鏈”,來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這不僅要有創新,更要有真心用心,全身心投入到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中去,讓“土特產”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為鄉村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