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行業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2024年高端卷煙銷量增速跌回三年前水平,2025年春節旺季首次出現銷量下滑。這一表象背后,不僅是需求端的系統性收縮,更折射出行業長期依賴傳統路徑的深層次危機。當國際煙草巨頭以技術創新重構市場格局時,中國煙草行業亟需跳出傳統思維定式,在"煙草"之外尋找破局之道。
當騰訊用微信革了QQ的命,字節跳動用抖音顛覆了頭條的圖文江山,所有行業都逃不開"顛覆者終被顛覆"的鐵律。煙草行業要避免成為下一個柯達膠卷,必須學會"用右手打左手"的生存哲學。
過去二十年,煙草企業致力于金箍棒式的創新:把"中支煙更長一點"、"濾嘴更精致一點"、“原料工藝更新一些”,殊不知市場早已悄然改變。
當今日頭條做到信息分發龍頭時,張一鳴沒有止步于此,反而全力押注短視頻賽道。抖音用15秒視頻重構內容消費習慣時,傳統圖文資訊平臺甚至沒看懂游戲規則就已出局。煙草行業面對新型煙草浪潮,仍有企業把電子煙視作副業,殊不知國際巨頭早已把HNB產品當作生死存亡的主戰場。
菲莫國際這家擁有萬寶路金字招牌的百年企業,2014年就提出"無煙未來"計劃,把傳統卷煙業務賺取的利潤瘋狂投入加熱不燃燒產品研發。這相當于茅臺酒廠不賣白酒,改做無酒精飲品。當時資本市場認為他們瘋了,但十年后的今天,IQOS系列貢獻了菲莫國際38%的收入,在日本市場每三個煙民就有一個使用他們的產品。
這種壯士斷腕的決絕,在互聯網行業俯拾皆是。亞馬遜用kindle革了自家紙質書的命;美團在千團大戰中殺出血路后,立即用外賣業務顛覆本地生活服務;拼多多在淘寶京東統治的電商紅海里,硬生生用社交裂變撕開新缺口。
微信能長成10億用戶的超級APP,關鍵在于打造了支付、小程序、公眾號的生態閉環。同理,煙草企業不能只盯著煙支長短做文章,更要思考如何構建"尼古丁服務生態"。
當中煙企業推出能連接手機APP調節口感的電子煙具,開發出適配不同心情的香氛芯片時,未來的煙草產品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硬件只是入口,軟件服務才是利潤池。
拼多多教會五環外人群網上購物,特斯拉讓電動車變成科技符號,小米汽車讓50萬都變得“廉價”,煙草企業需要重新定義用戶價值。
00后消費者不會為他人用煙買單,但可能為緩解焦慮的草本霧化器付費;女性用戶拒絕傳統卷煙,但會接受添加膠原蛋白的電子煙彈。就像元氣森林用"0糖0卡"開辟新賽道,煙草行業完全可以在助眠、提神、情緒管理等場景創造新需求。
任正非說過:"離死亡最近的時候企業最有活力"。
煙草行業可以學習北京市國資委引入京東改造王府井百貨的經驗,允許消費電子企業參股新型煙草項目。想象小米生態鏈企業為煙草設備注入智能化能力,大疆無人機團隊改造加熱不燃燒設備工藝,這些跨界融合可能催生出煙草界的"特斯拉"。
煙草企業也可以搞“特區實驗”。比如試點尼古丁含量分級制度,探索"產品+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就像抖音最初從音樂短視頻切入,煙草創新也需要試驗田驗證商業模式。
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蘋果在個人電腦寒冬中孕育出iPhone,京東方在液晶面板冰河期賭出半導體未來。中國煙草行業正經歷的風暴,與其說是危機不如說是重生契機。
煙草行業的真正對手從來不是某個具體企業,而是時代的巨輪。那些敢于把拳頭產品送進歷史博物館的企業,終將建立更宏偉的王國。
當“跳起摸高”的口號響起,創新、革命的步伐就應在路上。這場自我革命的征程上,最危險的或許不是前路的荊棘,而是我們鞋子里不愿倒出的沙粒,那些名為"傳統""慣例"的細小阻礙。若煙草人學會用做手機的思維做煙具,用開發社交軟件的心態做服務,這個百年行業或將上演最激動人心的絕地反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