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琦院長
【與院長面對面】
《城市快報》聯合天津市知名特色醫院共同推出
從人類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肺結核,到如今每年入冬都不得不提防的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統疾病一直以各種面孔出沒在人類的生活中。然而,當人們感覺對它再熟悉不過之時,卻被“SARS”“禽流感”“甲流”再次提醒,千萬不可低估它的兇險。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日趨多元,環境、天氣變化等因素的改變,呼吸系統疾病譜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這既包括一些威脅公共安全的新型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也包括發病率較高卻鮮為人知的慢性呼吸道病種,它們無不提醒著公眾,一定要多多了解呼吸系統疾病知識,重視呼吸系統疾病預防。
【院長介紹】吳琦
海河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結核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天津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天津市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從事呼吸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和搶救有豐富經驗,尤其在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及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介紹】
自2004年合并組建后,海河醫院便成為天津市甲類烈性呼吸道傳染病第一定點值班醫院,后逐步形成“平戰結合”的發展模式平時關注綜合疾病治療,戰時完成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救治。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大咯血及結核病等擁有獨特治療手段。多次成功申報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市科委項目等,已獲國家專利24項,在全市醫院中名列前茅。醫院將門、急診等關鍵部位布局再規劃后,實現取血、檢驗一體化,同時調整信息收費系統,使患者交費可一次完成。此外,還增設了呼吸科、骨科特需門診,方便患者就醫。
城市快報(以下簡稱“快報”):諸多呼吸道疾病中,哪種病對人們的威脅非常大,卻沒引起公眾的足夠注意?
吳琦:慢阻肺,對它的防控刻不容緩。目前慢阻肺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是我國城市的第四大死因、農村的第三大死因,且是五大主要居民死因中唯一死亡率增加的疾病。現在中國內地慢阻肺患者超過4000萬人,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達8.2%。特別讓人擔憂的是,目前人們對它的認知還很不夠,僅有35.1%的患者得到診斷。
快報:慢阻肺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吳琦:慢阻肺的發病率、死亡率高與吸煙、職業粉塵及室內外空氣污染等都有關系。當然也與遺傳等先天因素有一定關系。我國慢阻肺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的患病率為12.4%,女性是5.1%。男性之所以遠遠高于女性,與男性吸煙者眾多不無關系。
快報:已經患了慢阻肺,最怕什么?
吳琦:慢阻肺的特征是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也就是說,病情是持續緩慢進展的,所以患者最怕的就是疾病的急性加重。比如在眼下這個時節易患感冒或肺炎,這對病程的進展就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快報:患了慢阻肺,只是肺會受到傷害嗎?
吳琦:一旦患上慢阻肺,首先受牽累的是心臟,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高。此外,慢阻肺患者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和肺癌。由于疾病的中后期需要反復入院治療,吃飯、起床等很簡單的事情都有可能無法自己完成,很多患者還會出現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合并癥都有可能影響到死亡率,所以應定期檢查有無這些合并癥,并進行合理治療。
快報:如此說來,慢阻肺這種可怕的疾病也是一種無法可治的病嗎?
吳琦:世界衛生組織對慢阻肺的定義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通過三級預防,是可以讓人們遠離慢阻肺或者有效延緩病情進程的。就一級預防來說,需要針對易感人群的致病因素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吸煙者盡早戒煙;就二級預防來說,要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對于已患病的患者,則應及時正確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想要從“源頭”阻斷慢阻肺,推薦的辦法是年過40歲后,每年都做做肺功能檢測。
【讀者對話院長】
“洗肺”之說是無稽之談
1.我以前打噴嚏都用手捂鼻,后來看報紙介紹說,這樣會把病毒、細菌都吸回嘴里。請問打噴嚏時應怎樣反應才科學健康?
吳琦:可以抬起一側的手臂,用手肘內側遮擋。這樣既可以遮擋噴射出的病原體,減少對周圍人群的傷害,也因此部位平時不易碰觸到,所以不會對自己造成“二次污染”。
2.我抽煙多年,有時感覺肺里有痰咳不出來,只有一抽上煙才能“倒老痰”。家里人都勸我趕緊戒煙,可戒了煙,“老痰”出不來怎么辦?
吳琦:痰很可能是吸煙使肺受到傷害才出現的反應,抽煙不是“倒痰”,而是產生痰。建議盡快戒煙,為了健康,何時戒煙都不晚。
3.我平時喜歡在馬路上跑步,可不久前看到一則微博說,有人在馬路上跑步7個多月,最后得肺癌死了。入冬后霧霾天多,請問這種天氣鍛煉是益處多還是害處多?
吳琦:慢阻肺的全國流調中,重慶發病率遠高于國內其他城市,這與其“霧都”的身份不無關系。天氣不好時,盡量不要在戶外運動,平時做戶外運動,應選擇空氣清新之地。
4.現在總聽人說某某方法可以“洗肺”,我吸煙多年,拍X光片時大夫說我“肺都黑了”,請問真的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把肺“洗”干凈嗎?
吳琦:“洗肺”純屬無稽之談。在煙草、粉塵或其他污染物的長年侵害下,肺出現的是結構性變化,沒有哪種治療可以有效修復。想讓肺健康,首要的還是遠離污染物。
5.慢阻肺和哮喘的主要表現都是喘,作為一個普通人,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自行辨別呢?
吳琦:哮喘源于過敏,所以患者在幼年時即可能出現病癥,但慢阻肺往往是年過40歲才會顯現。就發病誘因來說,哮喘常與過敏因素有關,春秋多發,而慢阻肺是常年緩慢進展;就癥狀來說,哮喘表現為單純喘,而慢阻肺常是咳嗽、咳痰。
【現狀】
青少年肺活量5年降一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被稱為“白色瘟疫”的肺結核如今已不那么可怕,重癥肺結核病大大減少,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與此相反,可釀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卻時有出現,引發疾病的病原體都是前所未見的,同時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阻肺以及肺癌,都有著發病率上升的趨勢,讓人擔憂。包括人們最常見的肺炎,也開始變得“不典型”了不僅是2003年大肆流行的SARS病毒,還包括現在臨床常見的肺炎。過去引起肺炎最主要的是肺炎鏈球菌,現在包括支原體、衣原體在內的非典型致病原多了起來,同時病毒性肺炎發病率也在增加。這些變化都在警醒著人類,我們對于呼吸道疾病的認識仍然有限,一定不要疏于對呼吸道疾病的防范。
除生活習慣外,呼吸道疾病的“與眾不同”之處還在于它受環境空氣、天氣變化的影響非常大,可謂與天氣最為相關的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如果地球變得越來越溫暖,人類罹患呼吸系統等傳染性疾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大。但要強調的是,呼吸道疾病不僅僅取決于環境、氣候這些外在因素,現代人吃得好、運動少,使得肺活量越來越小,這個“內因”也對呼吸道疾病有著一定的影響。
在人體全身諸多器官中,肺是與外界接觸最為親密的器官它通過呼吸道直接開放,毫無保留地感受著外界環境,也隨外界的“給予”而悄然發生變化。肺每分鐘吞吐的氣體約6-8升,一天進出的氣體超過1萬升,如果空氣中充滿了污染物,那么對健康的危害便是巨大的??上攵?#xff0c;若是經常吸煙、處于揚塵的工作環境中,或常接觸汽車尾氣、室內裝修、廚房油煙等,對肺的傷害會很大。
相關調查顯示,全國人民的肺活量都在下降。天津市一項調查指出,5年間全市青少年的肺活量平均降低了10%左右,有的孩子肺活量甚至降到了300毫升。肺活量是一個人體能健康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如果肺活量減少,患上肺部疾病后,肺部的代償能力有限,就會使病情更重,醫生治療起來也更困難。因此,平時多多運動,讓肺有著良好的“基礎”,對于抗擊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