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網報道 3月1日,《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將滿3年。2月27日,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協同公安、食藥監和文化稽查等執法部門,針對部分互聯網營業場所、中型以上餐廳場所及娛樂場所,開展控煙聯合監督執法。記者跟隨執法人員檢查發現,條例實施以來控煙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煙民的香煙卻還在悄悄點燃。
煙灰缸偽裝成裝飾品
在昨天上午針對浦東兩家網吧的檢查發現,一家有一定規模的連鎖網吧控煙工作基本到位,而在塘橋一家去年開業的小型網吧,雖同樣張貼了禁煙標識,室內卻有強烈的香煙味,卡座桌上、墻角可以看到煙灰。雖然檢查中小網吧“各項指標”都符合《條例》,但網民吸煙的“蛛絲馬跡”卻顯而易見。
下午,市文化稽查總隊針對徐匯區的一家KTV的檢查中發現,店家雖按《條例》張貼標識,表面上控煙工作十分到位,但執法人員卻發現了一個“偽裝的裝飾品”裝滿黑沙的玻璃器皿其實就是煙灰缸。這違反了《條例》中關于“在禁止吸煙區域內不設置與吸煙有關的器具”的規定,由于是“初犯”,執法人員予以警告。
“彈性”執法力度不夠
《條例》規定,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執法部門首次發現經營單位有違反條例之處進行教育和警告;可再次復查時,上次的問題改正,卻新違反了另一項規定,執法人員就還是只能再次教育和警告。
至于在禁煙場所吸煙的個人,執法民警吳鑫認為,目前大多數人能聽從提醒,掐滅香煙。但在“在禁止吸煙場所吸煙且不聽勸阻的個人,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的條例規定下,執法者的罰單很難開出,執法結束后煙民的香煙還會點燃。
是否對違反條例的行為“零容忍”?市政協委員張毅律師認為,條例18條規定的“執法機關根據行業管理原則界定”這一條,在實際操作中執行性受到影響,建議統一執法機構;此外,現行條例規程顯示了執法的彈性也不利控煙,“其實,執法3年了,我們是否應該考慮"禁煙"而不是"控煙"。”
實驗數據讓人警醒
日前,市愛衛辦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業指導下,進行了一場“二手煙霧對室內PM2.5濃度的影響實驗”,在一間2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使用氣溶膠檢測儀實時記錄室內PM2.5濃度情況。在吸煙前儀器測得:原先室內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吸1支煙用時4分鐘內,室內PM2.5濃度升高了5倍之多,達251微克/立方米,達到國際標準設定的“危險”范圍;在多次實驗后,工作人員還將2根點燃的香煙放置到距離儀器40厘米的位置,儀器數值瞬間飚升,“二手煙”對PM2.5的影響立竿見影;隨著更多香煙被點燃,PM2.5濃度越來越大,且打開通風設備30分鐘后,儀器顯示數值略微下降,卻仍居高位。
據悉,室內PM2.5來自煙草、烹調油煙污染及室內裝修污染等,其中煙草占九成。雖可用通風、加濕的方法降低污染,但控煙人士強調:室內禁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