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朋友是個樂天派,對什么都不上心,嘻嘻哈哈地。但是,這天晚上忽然看到她更新的動態,“我受傷了,誰來給我擦眼淚,又有誰來安慰我,真是說不出的傷。”于是我敲去幾字,她跟我詳細說了原委。
朋友的隔壁是賣茶葉的,平時,只要朋友有空隔壁需要她都會給幫個忙,彼此之間也算是親密無間。但是這次,朋友幫著給顧客稱好茶葉并遞給了顧客,可是,結賬后隔壁店主卻強行將顧客手里的茶葉拿了過來,并重新稱重。當時,熟人很多,而她們所在的街道正是老家比較繁華的地方。這樣一反復,朋友的面子過不去,心里也受到了沖擊。
隔壁鄰居相互幫忙,這本是一種友好的象征,可是,卻因為茶葉店店主的處理不當讓事情陷于尷尬境地。細想起來,茶葉店店主的做法也屬正常,就像我們百貨店的散裝食品,我們在稱好之后也有可能會進行復稱,這純屬一種職業習慣。可是,這種習慣卻給予了幫忙者一種“不信任行為”的暗示。
想著發生在朋友身上的事,回想身邊的類似問題,我們在經營中也會實施“不信任行為”。比如很熟識的顧客來買東西的時候,我依然會仔細查看錢幣。這種做法本無可非議,但也有顧客表示不滿,“我跟你這么熟,就是有假的也不會拿你這用啊”。每當這個時候,我不得不陪著笑臉稱習慣了等等。而且很容易把這種習慣帶入生活,造成親戚朋友的不滿。雖然,我沒有親耳聽到別人說我,但曾經就有朋友跟我嘮叨,說還人家錢的時候人家還一張張仔細看,生怕有假錢,潛意識里就生疏了情分。
所以,給別人幫忙的時候,我們應盡量注意主次。別人幫我們的時候,也盡量注意自己的習慣,別讓自己的職業習慣傷了幫助自己的人。總之,大度點,就對了!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