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經濟觀察網報道 導語:社區商業尚未成模式,購物中心愈加同質化,商業地產已泡沫嚴重,傳統零售馬上還將面臨失去生鮮這一競爭利器的優勢。經濟觀察網 陳岳峰/文 100年以后,也許實體店成為稀罕事物,電商是大部分人購物的惟一渠道。有一天一位年輕人想喝飲料,發現家里沒有了,于是上網購買,希望馬上送達,但所有電商都說:親,至少第二天才能送到噢。他只得悻悻作罷。下樓溜跶發現小區里有一家社區超市,進去,選飲料,付賬。出來后恍然大悟:原來買東西是這么簡單的事情,電商未來一定會消失的!
是的,這僅僅是一個段子。不過,把這當成時下電商沖擊下傳統零售尷尬狀況下自嘲的一個縮影,倒也貼切。而且,年青人最終發現購物如此簡單是在小區的商店里——這個段子是不是很形象地描繪了社區商業的未來?
傳統零售左沖右突,希望在慢增長時代找到更好的轉型方向,社區商業就此被炒熱。不過,盡管很多企業都想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市場反應卻始終平平。更何況,傳統零售企業始終不擅長在社區商業上做好自身定位,這是一個制約其發展的大難題。
其實何止是社區商業,就連摸索了多年的便利店,零售企業依然沒有把準脈,多業態發展讓便利店也再度成為近年競逐的熱點。然而,大家看到的便利店或是所謂的社區便利超市,大多是大賣場的縮小版,沒有體現出差異化的特色。一個百十平方米的便利店,生鮮、日雜、百貨……恨不得塞下6000、8000甚至10000個單品,因為這些商品老年人需要,那些商品主婦們最愛,這部分品類是針對年輕人的……理由似乎也很正確:這些客戶都不能丟,他們都有需求。但問題是,便利店主要針對是哪個群體?
最終的結果是,什么都想要,什么也得不到,不僅貪多嚼不爛,甚至因多而無利可“嚼”。而更讓業界不解的是,為何便利店的大師級企業——7-11也開始在中國市場(成都)左一家右一家的關店了?對實體零售來說,無論是便利店、大賣場、專業店,還是購物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電商,而是自身沒有及時順應發展趨勢做出改變,導致處處被動。
更值得重視的是,社區商業尚未成模式,購物中心愈加同質化,商業地產已泡沫嚴重,傳統零售馬上還將面臨失去生鮮這一競爭利器的優勢。近期,1號店開始上線生鮮,傳統零售企業永輝也推出“半邊天”生鮮購物網站,順豐優選由更早經營生鮮,本來生活網、正大天地、易果都是以生鮮為主,垂直類的生鮮電商已有不少,而數據顯示,全國農民網店已經超過130萬家。
雖然目前大部分垂直類生鮮電商都以無公害、有機的高價商品為主,但已俘獲了一部分消費者。目前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關鍵在于供應鏈,一旦打通,就會大成氣候,大大分流目前以生鮮聚客的傳統零售企業的客戶群。屆時,傳統零售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或許,一切都只能寄望于未來。社區商業未來前景很美好。
業界和不少媒體都把社區商業追捧成下一座正待發掘的“金礦”。但從最近家電連鎖頻繁關閉社區型門店、北京華聯BHG的有些社區賣場并不如意來看,這座金礦并不好淘。況且,是不是金礦還很難說。再說,線上線下的融合,不僅傳統零售企業明白,電商也深知這一趨勢。
等到社區商業有了成熟模式的那一天,難道電商會傻傻地看著傳統零售企業風生水起,而不去占領這塊陣地嗎?傳統零售的未來轉型之路,真正是任重而道遠!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