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俗話說,市場就是個“坑”,有的人把這個坑填平了,平安走過;有的人圖省事躍過去,結果摔在坑里,即使爬出來也是元氣大傷。開店經營,商機無處不在,危機也如影隨行,商家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但是,有些“陷阱”卻是自己挖就的,或為貪欲所致。那么,在經營中,我們零售客戶如何避免和防止這些陷阱呢?
高房租?高利潤
有人認為,高房租金會帶來高回報、高收益,高房租一般是處于比較繁華的商圈,想象中應該是財源滾滾的好地方。但是,隨著“三公消費”的限制,隱性收入的退潮,消費者可以說是勒緊腰帶在過日子,這也帶來了許多繁華地段和超級賣場銷售業績的不斷下降。就目前而講,高房租并不一定就代表著高利潤,高回報的代名詞。反而和高風險“飚”上了勁兒,許多原來處于繁華商圈的國際零售連鎖機構不斷地“瘦身”,就是個明顯的“暗號”。
高投入也并不能帶來高回報,有時,還要承擔著高風險,這絕不是件危言聳聽的事情。商場不缺這些活生生的殘酷事例。“央視標王”秦池宴酒大家至今也會記憶猶新,面對巨額的廣告費,企業選擇的是擴張,但在擴張的同時,并不能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最后導致淡出江湖的結局。在現實經營中,有許多零售客戶片面認為高租金的繁華場所,才是開店賣貨的黃金地段。但是,巨額的租金,也是壓垮零售賣場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現在看到,許多大型賣場都關閉或者是縮小了繁華地段的經營規模,進社區、進居民區的便利業態成為這些大型賣場的首選。這類業態小、和消費者零距離接觸、租金低,有著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商品的運作成本也很低,所以說,高房租并不代表著高利潤,只要做個市場上的有心人,一樣能夠小中見大,取得不俗的經營業績。
高租金能帶來高效益,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高租金的地方人流量大,生意好做這是現實。但是,雖然你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去除房租之后卻所剩無幾,你說虧不虧?辛辛苦苦地忙了一年,結果是替別人打工(付巨額的賣場租金),經營風險還要自己承擔,確實有點兒得不償失。
因此,零售客戶在開店經營時,首先要把房屋租金計算在里面,如果租金占經營利潤很大的比例,那么,要盡快做好調整。開店畢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當租金太高,經營風險系數也相應提高,一旦市場出現波動,血本無歸也并非是危言聳聽。面對高租金時,零售客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把經營風險減到最低,把經營成本減少到可控的范圍之內,開店經營要多算帳(算大帳、算細帳)、少冒險,只有把步子走穩了,才能慢慢把業績做大。
進口奶?放心奶
“坑爹”的三鹿奶粉可以說是給國內剛剛起步的奶制品業,打了一記“悶棍”,讓這個行業幾乎陷入了萬復不劫的境地,直至如今,國內奶制品業元氣還沒有恢復。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國內既然沒有放心奶,那么,國外的奶制品當然會令人放心了。
近年來,許多零售賣場大打進口牌。特別是我國民,不缺崇洋媚外者,認為國內的產品質量都差,國外什么都是好的,一時間讓國內奶制品灰頭土臉,國外品牌揚眉吐氣。但真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讓我們來看一則報道:
近日,美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家總計23噸洋奶粉被查出質量安全不合格而被質檢部門攔截在國門之外。此外,韓國每日乳業一批970.5千克“每日”牌純牛奶因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退貨。
洋奶粉雖然被頻頻曝光,但卻依然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一方面是消費者認識上的誤區造成,一方面是商家為利所惑。進口奶就是放心奶嗎?答案是否的定,有許多貼上洋標簽的奶制品生產商,在國外連廠房和設備都沒有,他們靠進口大包粉在國內灌裝,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做出仿冒進口的奶粉商品,以次充好賣出高價并獲得暴利。
要消除一些進口奶制品就等于高檔貨、放心貨的心理,就要轉變消費觀念。一方面商家要加大宣傳,實事求是,不能誤導消費者。一方面商家還要轉變銷售理念。有些洋奶粉的銷售利潤高,商家為利潤所惑,不惜廠商聯手來蒙蔽消費者。但是,一旦東窗事發,零售終端和消費者都是受害者。
因此,作為零售商家,首先就要消除進口奶就是放心奶的心理,在進貨時要嚴格把關,讓一些“假洋鬼子”無可乘之機;其次,要加強知識的涉獵,不被商家的“潛規則”所惑。有許多經營者認為,一些奶制品上印制的外文或繁體字的,才是正宗的洋奶粉。恕不知,進口奶制品上,如不加印中文標簽的,經查獲后,一律都按不合格商品作退貨或者是銷毀處理。
所以說,開店經營,陷阱無處不在。有的“陷阱”是人為的,有的“陷阱”卻是我們知識缺乏所造成的。“洋貨”好不好,當然也不能說都不好,確實有質量過硬的,但確實也有偽劣的、叫人很不放心的商品。我們零售客戶在引進這類商品時,一定要查閱相關手續或上網查詢一下,防止被“洋貨”所坑。
什么樣才是放心商品,只有那些我們零售客戶熟悉的、銷售時間較長的,媒體較少負面報道,廠家有責任、有良知、攻關能力強的,并且是社會信譽好的商品,才是我們銷售的放心商品。千萬別和一些“三無”廠家的“三無”產品打交道,最后害人誤己。
便宜貨?走俏貨
俗話說“便宜沒好貨”,這話雖然有點兒極端,但并非沒有道理。有時,我們零售客戶為了貪圖小便利進了一些價低質次的商品來銷售,雖然便宜,但卻不經久耐用;有時,零售客戶也片面的認為,只要便宜的商品肯定好賣,消費者肯定認可,但有時卻打錯了算盤。
許多便宜的商品,是零售客戶“包裝”出來的,有的品牌是消費者熟悉的,有的品牌是他們不熟悉的,但雖然是經過包裝的便宜貨,也不一定消費者能夠認為而成為緊俏貨。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商品,消費者雖然上過一次當,但他們肯定以后不會再買了,也會對你這個商家的人品產生懷疑,不利于長久的經營。
因此,在選擇品牌時,零售客戶不僅要看牌子,還要看適用性和實用性。看能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零售店和一些奢侈品店不同,奢侈品店講究的是牌子響不響,其他倒是無所謂。而零售店卻是和居家過日子的顧客打交道,他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商品,能給自己確實帶來方便的東西,再好的東西,用了三兩回就壞掉,他們認為你在“坑人”,對經營品牌傳播很不利。
便宜貨并非就能賣得俏,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也是我們零售客戶在經營上的一種誤區,特別是一些農村零售客戶,他們認為農村消費者只要便宜就行,便宜貨在農村是走俏貨,千萬不要打這種主意,要轉變經營理念。近年來,隨著農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相應提高,一些質量較差的商品,農村消費者也會說“不”了。
所以說,便宜貨咱們要看便宜的是不是地方,對不對路子,如果是那些不耐用、不實用的“豆腐渣”商品,也就應了那句“便宜沒好貨”的俗語,那么,即使農村那些老年消費者也不會給你好眼色看。農村人來錢不易,當然要些實惠也是實在的商品了,華而不實的東西只會毀了生意,壞了聲譽,得不償失。所以,價格既要便宜,還要物超所值,這就需要我們零售客戶不能只顧賺錢,還要保證薄利多銷,讓利于民。
便宜貨不是走俏貨,賣得俏的商品有時并不便宜,這取決于消費者的認可度,看能不能給他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有時,即使價格高一些,賣得紅火也是正常的。這就需要零售客戶開動腦筋,找準市場,走對路子。
臨界品?促銷品
所謂的臨界商品就是已經臨近商品保質期的商品。按照零售客戶正常的做法,會把這類商品當成是贈品或者是促銷品來快速脫手,達到“廢物利用”的目的。
臨界品轉身一變,成為促銷品或是贈品,是零售客戶經常用的手法。這樣做在他們看來有兩點好處:一是變廢為寶。臨界品基本上都要過期了,一旦過了保質期就會一文不值,但經過促銷,把這個要過期的風險轉嫁給消費者后,多少還能有點剩余價值可以利用;二是價值發揮。反正要有贈品送給顧客,那么,利用這些臨界商品來,真可謂一舉兩得。只因太多抱著這種心理的零售商家,才導致臨界商品不斷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不能只怪顧客缺心眼,還要怪商家耍心眼。
臨界商品有幾個特點:一是大多要過保質期,其商品的質量肯定不如出廠期近的商品的新鮮度;二是賣場在處理這些商品時,價格會低了許多,有的甚至三到四折就能購買到。
那么,能不能把臨界品當成是促銷商品或贈品來處理呢?大華超市總經理徐傳高說,雖然對臨界商品的處理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但我們超市對臨界商品的管理非常嚴格,發現臨界商品一是及時下架,二是調整到特定的專區去銷售。讓消費者一目了然,杜絕用臨界品作為促銷商品和贈品,讓顧客明白消費,也從來沒有因為臨界品銷售出現糾紛或投訴的現象。同時,一旦發過期商品,立即下架銷毀,并對相關責任人作相應處理。
桂林超市老板陳桂林抱著同樣的觀點。他說,臨界商品的銷售一定要謹慎,在銷售時一定要囑咐消費者盡快消費掉,防止過期變質帶來不利因素。我們超市在處理臨界品時,都會附上一張“友情提醒”的不干膠貼紙,上面寫著“臨界商品,盡早消費”,提醒顧客盡快消費。
其實,臨界商品對顧客來講,并非是“香餑”,反而是個“雞肋”。商家把臨界品當成是促銷品或是贈品,也是個打馬虎眼兒,糊弄一下消費者而已,有許多顧客并不會買帳。正在樂天瑪特超級賣場里購物的幾位消費者表示,臨界品便宜是便宜,但吃的東西當然是越新鮮越好,都要過期了,萬一吃出問題來,那可不是省兩錢的事兒了。而有一消費者對于商家用臨界品作為促銷品或贈品就比較反感,他說,雖然有時想買某件商品,但一看這件商品上卻捆綁著臨界商品做促銷,就不會下手購買了。好的東西能有這樣促銷和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