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陽的光輝,一個品牌可以承載文化的傳承,可以銘刻奮斗的歷程。
在湖南,一朵靜靜綻放的金色“芙蓉”,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伴隨新中國的改革發展一路走來的品牌故事。
做出心中的“芙蓉”
時間回溯到1969年,在計劃經濟時期,“市場”一詞對于彼時的企業而言,幾乎是一個難以觸摸和把握的領域。
沒有市場,何來品牌?作為全國煙葉重要產區之一的湖南,當時全省無一家卷煙企業擁有甲等卷煙品牌。
盡管無法觸及市場的脈搏,但是湖南煙草人從未放棄對前路的探索。
“我個人覺得,應該有個甲級品牌,代表湖南,走向全國。我想用毛主席‘芙蓉國里盡朝暉’這句詩詞中的‘芙蓉’二字命名便好。”時任常德卷煙廠革委會 主任的張維民在一份回憶文件里,詳細記述了“芙蓉”卷煙品牌名稱的由來。
雖然那時對于商業運作并不十分熟悉,但張維民和其他廠領導依然直覺地認為,要打造一款高檔產品,既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更要有一枚高質量的商標。
然而,受當時常德本地美術工藝和印刷水平所限,他們在一段時間里始終沒有找到心中那朵理想的“芙蓉”。
“既然在常德做不出來,那我們就去省會長沙做。”最終,從事常德卷煙廠供銷工作的楊維明與蔣正庸二人聯系到了長沙一位有著多年商標設計經驗的退休老美工賀五爹。
為了能準確勾勒出心中那朵理想的“芙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蔣正庸與賀五爹圍繞“芙蓉”的形象進行了細致的考究。
從花朵的品類,到外表的形態,對于種種細節,他們沒有絲毫馬虎。經過多方請教,查閱資料,“芙蓉”的形象在大家頭腦中變得清晰起來。有了明確的設計方向,在賀五爹的精心描繪下,一朵由墨綠色枝葉襯托的紅色芙蓉最終“出水”。
商標圖案確定之后,先后在長沙新生印刷廠和長沙美術印刷廠印刷,“芙蓉”牌卷煙的研發與制造也迅速開展。1971年,“芙蓉”牌卷煙通過相關鑒定并進入銷售渠道。至此,一朵代表著湖南卷煙工業驕傲的“芙蓉”扎根在了湘江大地。
伴隨時代的“進化”
“秋風萬里芙蓉國。”當一個品牌傳承了歷史的基因,融入了文化的血脈,那么它便不再單單只是一個商品的標識,而是多了一份基于民族的品格。
正如這朵綻放的“芙蓉”,盡管外表嬌艷,但其背后卻蘊含著堅忍不拔和勇于成長的性格。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滾滾春雷早已響徹華夏大地。面對市場經濟的機遇與挑戰,在一批批老字號企業倒下的同時,海爾、娃哈哈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也迅速崛起。無數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在講述著同一個道理,面對市場,只有把產品做優,把品牌做強,才能為企業贏得發展、贏得未來。
企業要前進,產品要提高,品牌必須升級。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經過一番市場考察發現,從計劃經濟時代一路走來的“芙蓉”品牌最初的定位已經很難滿足市場對于高檔卷煙的需求,唯有主動改革,方能讓這朵“芙蓉”再次綻放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
聘請國際知名專家參與配方設計、進口巴西與津巴布韋優質煙葉、反復修正數據配方、專門組建精品生產車間……從產品開發到生產加工,一項項提質升級舉措讓這朵“芙蓉”終于成長為一朵不折不扣的“芙蓉王”。
事實上,跟隨時代的腳步,“芙蓉王”品牌的升級與進化從未有過停止。歷經二十余載精工細作、俯身耕耘,如今“芙蓉王”品牌已建立起較為完善全面的產品線,收獲了消費者的青睞。
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首屆包裝設計大賽金獎、中國品牌年度大獎、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品牌;中式卷煙杰出代表、品牌行業首個年銷量突破100萬箱的一類卷煙品牌、連續13年位居全國一類卷煙產銷量第一……這些是“芙蓉王”的標簽,更是市場對其品質的認可 和肯定。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初心,這便是“芙蓉王”品牌始終如一的那份匠心。作為中國煙草的重點骨干品牌之一,今天的“芙蓉王”品牌已經形成了由常規 、中支、細支、短支、爆珠組成的規格眾多、品類齊全、價格鏈完整的產品矩陣。伴隨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相信未來的“芙蓉王”必將花開愈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